錦瑟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4章 吸收養分,重生明星音樂家,錦瑟華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昌齡寫過著名詩篇《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主角就是徵婦,其中的覓封侯就是唐朝人博取功名最快的方式,去邊塞,立戰功,開疆拓土,然後封侯。
王昌齡本人也曾投筆從戎,去到西域前線,他的邊塞詩大都是在那時候寫的。秦放歌和林寶卿她們的絲綢之路採風之旅,也正是漢唐將士門出征的地方。陽關、玉門關、敦煌、樓蘭這些地方,也特別適合懷古,並不只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蒼涼美景,還有更多的寂寥與殘酷。
如同王昌齡《出塞》詩中寫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盛唐的邊塞詩人除了王昌齡外,還有岑參,高適等,他們視野開闊,胸懷激盪,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透過一首首邊塞詩,不少還被收錄入課本中,唱出時代最強音,把盛唐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他的七首七言絕句《從軍行》全是精品,並從各角度揭示前線將士的心理活動,將盛唐邊塞詩推到了極致。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得歷史都熱血沸騰。第四首更是廣為人知,“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第一句就把戰爭氣氛渲染的十分飲滿酣暢,“黃沙百戰金甲”既揭示了環境的艱苦,又展現出戰士們輕身許國的英雄氣概。而最後一句的轉折更是神來之筆,把邊塞將士誓取勝利的決心和勇氣都完全揭示了出來。
當然,《從軍行》中,也少不得離愁別緒,思鄉之情,遙遠的邊塞,環境惡劣,遠比不得家鄉。
譬如第一首,“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第二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都是描寫的這種情緒,萬里遠隔思念妻子的衰愁,也帶著更多的無奈,因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為一出戰就可能再不會回到這“烽火城西百尺樓”來。這是真正的帶著血絲的相思,是將士們拿命去拼搏的他!“不破樓蘭終不還”,固然英雄氣概十足,但王昌齡同時也看到了戰爭給普通士兵帶來的痛苦,並沒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出塞》中的“萬里長征人未還”就是最好的寫照,箇中更多的情感,也需要細細去體會。
而秦放歌在創作出這首《從軍行》二胡協奏曲,送給錢淑媛當生日禮物後,也都不用他多說,她們都自覺的去補習相關的知識,對王昌齡和其他的邊塞詩人詩歌都做了特別深入的瞭解。
這幾首《從軍行》的詩歌裡,提到的樂器有琵琶和羌笛,也是邊塞最具代表性的樂器。當然,在這首二胡協奏曲中,琵琶和笛子都是作為協奏的,胡琴的現代改良版二胡,才是真正的主角。
二胡的表現力特別豐富,情感渲染能力更是無以倫比,只要演奏者功力深厚,演奏出各種複雜的場景和情感來,都是不成問題的。當然,這首先對作曲家的要求特別高,歷史上也沒什麼作曲家寫過這樣大型的,也是特別宏大場面的二胡協奏曲。
有幾首《戰馬奔騰》這樣的二胡獨奏曲,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秦放歌以此為題材,創作的這首二胡協奏曲,也可以算是開了歷史先河。他野心也大,各種複雜的場景,比如大型的古代戰爭,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甚至家鄉閨怨的徵婦們,都有照顧到。而這些東西,最終都是透過音樂的形式來呈現出來的。
這樣的音樂,對中國人來說,還是要稍微好理解些的,畢竟都有讀過古詩知道邊塞詩的風格等等。對外國人來說,則完全要靠音樂來打動他們了,他們頂多也就知道這是和打仗有關的,畢竟“從軍行”就是參軍打仗嘛!但對於中國古代戰爭的規模形式方法等等,那也根本不是他們那貧瘠的歷史,稀少的人口基數也決定了他們的古代戰爭規模不會太大。
這就完全要靠音樂來表現了!也不能指望這些國外的觀眾為了這首音樂而跟錢淑媛黃靜她們一樣,去深入瞭解盛唐邊疆戰事各種詩詞歌賦什麼的,國內的觀眾其實也差不多。
當然,秦放歌要是創作和西方音樂相似的無調性民族音樂作品,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只是他覺得,那樣一來,就和傳統文化割裂開來,如果是用民族樂器演奏西方音樂的話,沒有太大的意義。民族音樂嘛,還是要立足中華民族獨有的東西。不過他寫的這些音樂作品,算不算得上是民族音樂還未嘗可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