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2章 十面埋伏,重生明星音樂家,錦瑟華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時候,也是在博採百家之長。在他的認識中,太固執流派門派之見,並不可取,至少,對他來說是這樣的。

秦放歌跟陳天虹她們以及民樂系的教授們交流的時候,都堅持以音樂表現為主,不管什麼指法啊風格啊傳統之類的東西,說到底,還是要為音樂服務的,不能喧賓奪主,捨本逐末。

在這引子中,所要表現的,就是出征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他也沒有墨守成規,傳統的《十面埋伏》音樂由散漸快,進行調式的複合性及其交替轉換,增加音樂的不穩定性,以實現這樣的效果。而且各家各派改編後的風格也都不一樣,秦放歌就還是按他自己的理解來。

甚至,在演奏的時候,他也沒想著說一定要想著是要到古戰場上,感受那些史詩級的戰爭大場面等等。

他也經常對陳天虹她們講,對一個演奏者而言,更重要的,還是專注於手上演奏的技術。因為這些想象和情感表達的基礎,歸根結底還是要透過演奏技術來實現的。演奏者不能跟觀眾一樣,而更應該從作曲者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演奏。他也一直在強調細節,和她們交流的時候,也都是狠狠的扣每一處的細節,再由細節組成樂章。

至於其他代入感情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這樣的東西,陳天虹她們從小到大的所受的音樂教育中,已經講得太多太濫。這也跟她們演奏時候的肢體語言以及表情一樣,都不用秦放歌去提,她們都習慣成自然了!

秦放歌自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會演奏的時候,更是為陳天虹她們做出了最完美的示範來。

她們這會也都在舞臺之上近距離觀摩,即便是在音樂會上的演出,她們樂團也都可以留在臺上的,因為人多樂器多全部撤下的話特別浪費時間,乾脆就跟交響樂團一個待遇。這會的話,她們就更不想走了。

若說秦放歌的演奏給誰的感觸最深,那肯定是陳天虹無疑,她琵琶專業的,也是她當初帶秦放歌入門的。只是,秦放歌這進步實在太快,各種奇思妙想也層出不窮,甚至一些新鮮的指法都被他用了出來,或者是承襲前人的經驗,或是從吉他小提琴等演奏技法上移植過來,當然,都必須得符合琵琶的演奏才行。對秦放歌而言,最在意的,也還是最後的出來的音樂效果,用他的話說,“這才是檢驗指法技巧的終極標準!”

是啊!指法再怎麼花哨,演奏出其爛無比的音樂效果來,也都是毫無意義的。

秦放歌自己的話,也並非是一昧的炫技,他的其實並不喜歡更別說是鼓勵炫技了,他最在意的,還是音樂表現。

經過他改編的這版本《十面埋伏》,開場就高能,也成功吸引了觀眾們的注意力,這也只能算是他追去音樂表現的附贈效果,更重要的,還是要透過演奏出來的音樂效果,去打動震撼觀眾。

說起來長,他演奏的時候,卻是沒有什麼停歇,引子之後,很快就進入第二部分,也就是戰前的準備階段。這一部分,也是整首曲子中的主題部分。

“吹大開門”是戰前準備部分的主題旋律,緊跟著的“點將”、“排陣”、“埋伏”都是以它為基礎發展遞進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帶有濃郁的抒情氣息,強有力的節奏感,使戰前準備的軍隊的莊嚴嚴肅氣氛烘托出來,彷佛可以看到宏大計程車兵隊伍整齊有序的排列著,等待著。

秦放歌在演奏這段的時候,用他熟練的的技巧,給整首曲子增色許多,將原本敘事描繪的戰場景象賦予動感。這裡的音樂多變,節奏急促,在演奏上,秦放歌更是連續運用了讓人看得頭暈目眩的,彈、掃、輪、絞、滾、煞、並等手法,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一幅千軍萬馬聲嘶力竭吶喊、刀光劍影驚天動地激戰的氣勢磅礴戰爭場面,更讓人彷彿身臨其境,這也是他的演奏藝術感染力特別強烈的最佳體現。

高畫質的攝像機,甚至都不能完全記錄下他手指上的各種動作,如很多觀眾所言的那樣,“真的只能看見他手指的殘影!”

平心而論,這首《十面埋伏》在演奏速度上,其實算不得所有琵琶曲中最快最難的,但這力道力度,還有需要表現出來的東西,真是不是其他曲子能比的。像這樣宏大壯闊,又慘烈無比的戰爭場景,也只有十面埋伏這樣的曲子才有。

而整首曲子中,“埋伏”一段也可以算是最精彩紛呈的樂章,名字就叫《十面埋伏》來著,這段所要表達的意境也跟整首曲子如出一轍。秦放歌在這段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所謂“埋伏”,就是敵在明我在暗,以靜制動,爭分奪秒。他透過琵琶的長音,也就是長輪技法的演奏,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