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部分,抗日之雪恥,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同盟時,在一系列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尤其是在對蘇聯的政策上。德國建議締結一個既針對蘇聯又針對英美的軍事同盟條約,並規定一旦締約國之一卷入戰爭,其他締約國將立即予以軍事援助。日本則擔心締結廣泛而緊密的盟約會使日本失去外交上的迴旋餘地,如果當日軍主力陷於中國戰場時,過多樹敵只會使日本處於更為不利的戰略態勢,而事實也正如日本考慮的那樣,日本並沒有實力在短時間內完全而又徹底的滅亡中國,日軍的主力也恰恰被拖入了中國戰爭的泥潭中。所以日本主張同盟條約只針對蘇聯,不包括英美;締約國不承擔“自動參戰”的義務,是否要參戰要經過“協商決定”。日本希望德國配合他的“北進”計劃,這與正在向捷克和波蘭方向擴張的德國欲利用日本牽制英美的意圖是背道而馳的。
後來希特勒雖有一定讓步,同意“協商決定參戰與否”,但日本仍堅持自己的立場寸步不讓,使談判陷入僵局。由於德國進攻波蘭的日期迫近,而三國同盟又遲遲不決,這使德國不得不揹著日本秘密地與蘇聯談判以孤立波蘭,終於在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這就違反了與日本在《**產國際協定》中的秘密協定,使日本的“北進”計劃失去外援,再加上日蘇諾門坎衝突中日方的失利,損失了大量的精銳部隊,使“北進’計劃的實現更加渺茫。日本平沼內閣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