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過一隻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章 地獄的七宗罪。,全球美食之旅,愛過一隻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丁作為13世紀最具神話特色的詩人,他因主張自由而反對教皇,被教會流放。但是他卻成為了封建中世紀向現代資本主義過渡的開端。

維吉爾是古羅馬詩人(公元前70-19年),被公認為“羅馬最偉大的一位詩人”,他的三部主要作品中,前兩部都是田園牧歌式的詩歌集,《牧歌集》(Eclogues)和《農事詩》(Georgics),第三部是屋大維打敗所有敵人而成為羅馬第一位“奧古都斯”的歷史鉅變發生後,維吉爾下定決心編寫一部鉅著,謳歌羅馬帝國曆史的敘事性長篇詩歌:史詩《埃涅阿斯記》(Aeneid)。這是羅馬誕生的另外一個版本:特洛伊戰爭中,希臘人打敗了特洛伊人,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Aeneid)逃出來,歷經艱辛四處漂泊,最後來到羅馬定居,他帶領的一批倖存的特洛伊人成為後來的羅馬人的祖先。這個版本與“母狼養大的兩個孩子建立羅馬”同樣著名。但丁和他時隔1300年,但但丁卻視他為老師。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唯美主義畫派大師,所描繪的內容,以寓言、神話、愛情為主,喜歡以寧靜,幸福理想化來表現。

這幅畫卻一改布格羅作畫常規,以狂烈,鮮明的色彩,來表現地獄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在畫面最中心的位置,是2名互相廝打的罪人,其中一人抓住另一人的側腹,並撕咬他的喉嚨,這說的是暴怒。緊接著他們後面,是一名無力攤躺在地上的人,他漠視眼前發生的一切,這說的是懶惰。而更遠處,的人群,分別描繪了傲慢、妒忌、貪婪、貪食和色慾。

布格羅這幅《但丁與維吉爾在地獄中》,一改以往柔美的人體,將肌肉畫得相當詳細,動作刻畫得相當誇張,要數布格羅生涯中最有張力的畫面之一。地獄中的罪人,表情痛苦猙獰,為他們生前犯下的罪孽贖罪,而但丁和維吉爾在一旁默默地看著,維吉爾一隻手擋在但丁身前,意為不要去幹涉他們。布格羅將心中的七宗罪用這種方式排列了順序,最忌諱暴怒,然後是懶惰,這也正符合布格羅的性格。以平靜的心態對待生活,以勤奮的心態對待藝術。所以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主題往往都是輕鬆自然,寧靜而歡快的。如果說布格羅的一生是一幅畫的話,那麼《但丁與維吉爾在地獄中》這幅畫就是布格羅人生之畫的最重要的對比色,它既是布格羅也是反布格羅。

地獄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因此說地獄就藏在你的心中,是否開啟地獄之門?主動權握在你自己的手裡!是否放縱魔鬼出來拉你進地獄?主動權也握在你自己的手裡!以平靜的心態對待生活,以勤奮的心態對待事業......

接下來張楓看到了頹廢的羅馬人,做於1847年

作者是托馬斯.庫提爾

在羅馬的祖先們建造的威嚴、井然的建築中,羅馬的男女們開始過著縱情酒色的生活。巨大的羅馬立柱間聳立著先賢們的大理石雕像,位於中心的是格馬尼庫拉斯,他代表著一個曾經注重道德的時代。右上角一個喝醉的人甚至爬上雕像,試圖讓石頭和自己一起狂歡。在右下角,兩個遠道來訪的日爾曼人冷眼旁觀著這頹廢的景象隱喻了羅馬帝國日後將亡於日爾曼人手中的結局。歷史確實是這樣的羅馬帝國的衰敗並非源於早期的窮兵黷武,而是根源於後來的繁榮穩定導致的罪惡叢生、道德淪喪。

學院派的作品給張楓的印象有點像中國年畫,到處都是,出場人物太多,看的目不暇接。大多還有些故事在裡面。也難怪,中世紀開始那些畫作都是為了宗教原因而做的。而大家認為的大師,在教=皇眼裡不過是裝。

繼續走,張楓來到了一副吹短笛的男孩畫前。

這裡得提提另一個的,愛德華·馬奈(édouardmanet,1832.01.23-1883.04.30)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馬奈大膽採用鮮明色彩,捨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三元次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元次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馬奈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內務部首席司法官。父母希望兒子學法律或當海軍軍官。16歲的馬奈在開往巴西輪船上當見習水手,旅途中大自然的魅力深深誘發了他那用色彩和線條描繪自然美的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元鎮魔人

柒號小刀

玉姐

超氣小仙女

正宮極惡

絕對601

第七空間

雨霖鈴

小心惡公子

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