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天山墨,競月貽香,長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香軍的“九龍王”當年在黃河之畔首倡義旗,由此揭開亂世序幕,謝貽香倒是略知一二。當時的皇帝、李九四和張初五等人,因為“九龍王”自稱南宋皇室血統,都曾一度歸順於香軍麾下,這才有了後來“九龍王”的登基稱帝,成為與前朝政權對立對漢人皇帝。後來“九龍王”兵敗身亡,膝下只有一個六歲孩童繼承皇位,各路義軍便將尊稱這個孩童為“小龍王”。然而經此一役,香軍其實便已名存實亡。
後來皇帝在鄱陽湖大敗李九四,便派人去請這位“小龍王”移駕金陵城,不料半路上“小龍王”的坐船不幸遇難沉沒,整個船隊無一人倖免。事後便有不少傳言,說“小龍王”的遇害乃是皇帝設局,若不下此狠手,這天下之主哪裡輪得到當今皇帝?也不知真相是否果真如此,到後來無論是“小龍王”還是當年的香軍,便漸漸成為本朝的禁忌,再也無人敢提及此事,所以如今幾乎被世人徹底遺忘。
而寧萃的言下之意,分明是說被墨家囚禁在此間的那個趙小靈,便是當年香軍的“小龍王”?謝貽香心中推算,“小龍王”六歲登基,若是當時並未溺死江中,到如今應當是二十五六歲的年紀,倒是和趙小靈吻合。因為趙小靈已被關押在此十多年之久,就連心智也還停留在十來歲年紀,所以才會看起來顯得年輕,似乎只有二十來歲年紀。
當下寧萃繼續說道:“當年反抗前朝異族的各路義軍,雖然名義上一致奉‘九龍王’為帝,實則各懷鬼胎、爾虞我詐。當今皇帝為了削弱李九四、張初五等人的勢力,一面舉著還我漢人河山的旗號,一面又在暗地裡接受前朝異族的封賞,奉命前朝之令按兵不動,這才導致香軍的慘敗。待到‘小龍王’繼位,當今皇帝因為自己是布衣出身,擔心‘小龍王’南宋皇室後裔的身份才是民心所向,於是假意邀請‘小龍王’——也便是如今的趙小靈——前往金陵,又派人在半路上鑿沉他的坐船。當時幸好有天山墨家在暗中出手,終於救下小靈的性命,又擔心有人利用他‘小龍王’的身份招搖撞騙、禍亂天下,所以這十幾年來,他們一直將小靈囚禁於此,不敢對外透露半點風聲。”
謝貽香聽得心中驚訝,寧萃這番說辭分明是坐實了世人針對當今皇帝的陰謀論。若是照此看來,整件事情倒是說得通了。她不禁沉吟道:“所謂的‘天山墜龍’,便是指當年香軍的‘小龍王’?所以‘得之可得天下’之說,則是指趙小靈的特殊身份?”
寧萃笑道:“不錯,‘小龍王’才是名正言順的漢人皇帝,要不是當年出了意外,這漢人的江山哪裡輪得到當今皇帝?至於此中詳情,我也是從那個人口中聽來,就連這一路上將你們引來天山的那幾樁奇案,其實也是我從他那裡的知,否則峨眉山‘止塵庵’和丐幫蘭州分舵那些骯髒事,我又從何得知?”
謝貽香聽到言思道的名字,不禁雙眉一跳,介面說道:“所以言思道也想找到趙小靈,便是想利用他‘小龍王’的身份,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寧萃笑道:“你也看到了,小靈今年雖然已有二十五六歲,但因為自十二歲起便被囚禁在這個洞穴當中,至今心智還是個天真無邪的孩童。可想而知小靈若落到那個人手裡,必定任由他的擺佈,所以我無論如何也要搶先找到小靈,絕不能讓那個人得逞。”
聽到這裡,謝貽香不禁泛起一陣鄙夷,忍不住冷笑道:“何止是‘找到’?只怕卻是要‘得到’。為此你不惜委身於趙小靈,便是要讓這位‘小龍王’對你服服帖帖,從今往後由你一人擺佈!”
不料寧萃卻幽幽地嘆了口氣,淡淡地笑道:“一個女子若是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廝守,那便只能挑一個條件最好的人。趙小靈乃是南宋皇室後裔,是聞名天下‘小龍王’,再加上年紀又與我相配,當然是我最好的選擇。眼下妹妹既然已經知道了小靈的身份來歷,若是改變主意,願意同我一起嫁給小靈,倒也還不遲。”
謝貽香頓時臉色大變,怒道:“你若是再敢胡說八道,休怪我翻臉無情!”寧萃微微一笑,隨即收起笑容,正色說道:“不知妹妹可還記得,小靈曾經說過墨家的人每隔兩個月便會前來一趟,給他送些食材和日用物件。如今已是冬季,算來墨家的人也該來了,多半就在這幾天裡。到時候只要墨家的人開啟巖壁上那道暗門,你我便合力奪門而出,帶小靈一同闖出去。這也正是我今日來找你商討之事。”
謝貽香微微一愣,連忙打起精神,問道:“墨家有多少人駐守在此?”這回卻輪到寧萃一愣,說道:“多少人?當然是全部的人。”她見謝貽香似乎沒聽明白,隨即笑道:“事到如今,難道妹妹還沒想明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