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洪波萬里水中擊,競月貽香,長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先競月照得一子吩咐,早在兩日前便已抵達金陵以東長江下游的鎮江潤揚碼頭,卻見駐守於江岸的官吏,早已為路過的恆王叛軍擊潰,就連江畔船隻也被盡數焚燬。他拆開臨行前得一子交付的錦囊,裡面則是一張字條,竟是要他徵調當地所有官吏和大量船隻,盡數屯於鎮江的招隱山巔,待到後日未時,於長江之上攔截敗退的敗軍餘孽,一舉生擒恆王、言思道等人。

先競月雖不知得一子為何要自己將當地的船隻盡數運往招隱山上,但事到如今,只能選擇信任這個小道士,孤身前往鎮江衙門亮出親軍都尉府副總指揮使身份,尋求當地官吏的相助。由於江畔船隻早已為叛軍焚燬,得一子要徵調的大量船隻,眾官吏只能去就近的京杭大運河上尋找,最後勉強湊出一千來人、三十多艘大小船隻,依照得一子字條所寫,僱征夫運送上了招隱山。

隨後便是漫長的等待,第二日先競月與臨時組建的千餘人在山中空等了一整日,並未見到絲毫動靜。待到第三日上午,先競月難免有些坐立不安,掛念著金陵城裡的戰況。試問金陵城中兵力不足萬人,恆王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可謂勢在必得,又怎會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道士殺得落花流水,沿長江一路逃竄至此?

誰知他剛生出這個念頭不久,便聽東面轟鳴聲響,其勢猶勝千軍萬馬。緊接著便是一道高達十餘丈、橫跨十餘里的巨浪憑空生於天際,沿著長江一路往西奔湧,分明是長江之上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潮。

幸好先競月和眾人此刻身在的這座招隱山,又名“獸窟山”,因南朝名士戴顒隱居於此,故得名“招隱”,乃是整個鎮江的最高處,非但不為巨浪所及,而且看得分明。只見風和日麗之下,這道巨浪過處,滔天洪水隨之而來,頃刻間便令山下整個鎮江淪為一片汪洋。其間的房舍田地、百姓牛馬,盡數被渾黃的濁浪覆蓋,不見絲毫蹤跡,直嚇得山上眾人心驚肉跳,紛紛呼天喊地。縱是先競月藝高人膽大,面對這等天地之威,也不禁心中生懼,臉色發白。

眼見這道巨浪吞沒鎮江之後,其勢絲毫不減,又一繼續往西奔行,分明是衝著金陵城方向而去。先競月不知曉金陵城裡此時的情況,眼見這場大水來得全無徵兆,絕非人力所能為之,還倒是天降災禍,引來洪水滅世。可是再轉念一想,得一子信誓旦旦地說今日午時恆王叛軍便會一敗塗地,思來想去,莫非正是算準了長江之上有此劇變,那小道士才敢以此設計,要借這場大水對付恆王叛軍?

可是如此一來,無論是眼前的鎮江還是遠在西面的金陵,乃至長江沿岸的黎民百姓,面對這場滔天大水,又當如何是好?倘若那小道士果真提前預知了這場天災,為何不先行示警,好讓沿岸百姓早做準備、舉家遷徙?難道得一子是怕這場大水來襲的訊息一經洩露,便會令恆王叛軍有所提防,於是才故意隱瞞不說,竟不惜賠上長江沿岸所有百姓的性命?

先競月一時也猜不透其中緣由,只見伴隨著潮頭巨浪奔湧而過,後面牽引的滔天洪水雖然也是往西流去,水勢倒不算太過湍急。他當即定下神來,召集山上的千餘人將備好三十餘條大小船隻統統推下水,駕船前往營救附近洪水中的百姓。

然而這場大水實在太過浩蕩,渾濁的洪水竟達數丈之深,附近百姓哪能從中逃生?三十餘條船四下尋找了兩個多時辰,最後只是救起了幾個溺水窒息的精壯男子以及及時爬上一棵參天大樹的一家五口,此外再無任何收穫。眾人悲慟之餘,還要繼續搜救,卻見原本往西流淌的水勢,竟已在不知不覺中減緩,漸漸地幾近靜止不動,但最後水流方向居然掉了個頭,重新變作往東奔流之勢。

先競月思索半晌,終於明白其中緣由。要知道中原九州的地勢本是西高東低,萬千江河自西而生,皆是一路往東流逝,是為百川東入海。而眼前這場洪水一開始卻是自東往西,雖不明其中緣由,但試問如此巨大的聲勢,也只可能是東海之水倒灌進長江,從而形成十倍、百倍於錢塘江大潮一般的奇景。如今大潮一路往西而去,其勢終究也有耗盡之時,待到洪水再也無力往西推進,自然便會迴歸常態,沿著西高東低的地勢重新東流入海。

想明白這一點,先競月倒是稍微鬆了口氣。如此看來,這場洪水勢頭雖猛,卻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前後不過小半日工夫,尚不至於造成毀天滅地的傷害。隨後眾人繼續駕船搜救溺水百姓,不一會兒,突見一艘高大的鉅艦自西面天際破浪而來,定睛一看,正是當年在洞庭湖龍躍島上見過的那種“飛虎神艦”。先競月心中一凜,再向一旁的官吏詢問時辰,正好便是得一子和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武神養成計劃

白色鳥風

新神鵰俠侶之過芙戀

清雲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