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署名
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二章 署名,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志鳥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聯絡東大方面,以學校的名義溝通。
按道理來說,楊銳的要求是高於標準的,除非他的知名度很高,是大犇級的人物,否則,像是東大教授這樣地位的研究者,完全沒必要將自己的署名權丟出來。
也只有高一級的學校談合作,才會釋放一個高順位的署名權。
然而,學校間的合作,即使是臨時合作,又哪有容易的,尤其是跨國的學校間合作,比兩個人自己研究麻煩十倍百倍。
但楊銳堅持,劉院長就沒辦法了。
大學就是這樣子,有能力的學者,雖然沒有行政權力,權力卻勝似行政幹部。當然,能力是必須要表現出來的,在80年代的大學,最凸顯能力的首先就是經費,其次是聲望。
無論是大學還是研究所,自從科研改革以後,就全是靠著學者們申請的專案基金活著了,可以說,包括劉院長的獎金在內,都來自於一重重的專案獎金。
在這一點上,楊銳已初顯實力,蔡教授給的60萬元,只相當於內部的簽字費,接下來的專案,則被眾人期待已久。
發表過c的學者申請國家級基金,又是北大人,大家關心的只是能批下來多少的問題。
而在聲望方面,楊銳固然是比老教授們遜色,但也是韌性十足。
除此以外,劉院長最怕的是楊銳離開。
哪是在人員流動近乎凝固的時代,高階學者的流動也是不受限制的。
普通的小講師小助教,自然是談不上流動的,他們就像是醫院裡的住院醫師一樣,經驗未滿,水平不足,到哪裡都要耗費資源來學習,談不上價值。
但是,有水平的副教授,特別是有水平又年富力強的富教授以上的學者,那就是全國各地任我行了。
若是帶上幾十萬幾百萬的專案,要學校領導倒履相迎都沒問題。
其實,就是30年後,一年30歲的副教授帶上130萬的專案,頂級大學以下也都是隨便去了。
如劉院長這樣的行政幹部,對待這樣的學者,只有一條路,只有一個字:哄!
楊銳尚未畢業,連個職稱都沒有,要去國內的高校和研究所確實難了一些,否則,北大現在就能給他待遇。但是,國外大學的待遇就不一定了。
同樣是做學生,就楊銳的這一篇c,去哈弗申請一個全獎留學,根本算不上事。
在劉院長看來,如楊銳這麼聰明的學生,依舊留在北大,除了感情因素,就是因為北大能夠提供更多的特權。
去哈弗,楊銳固然可以曠課不寫作業,但招募學生直接做研究,還是有種種障礙的。
劉院長對如何哄學者還是有心得的,加上北大東大的合作也是他所期待的,工作量再大,也只能默默承受。
……
...
<h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