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戰場
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1章 戰場,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志鳥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省裡說是可以撥錢,但是沒有計劃內的物資了,所以……”
沒有計劃內的物資,其實就等於是沒有物資了,計劃外的物資價格昂貴不說,數量上也很難保證,像是輸電線這樣的公共專案,用起來是很不划算的,上級也不會允許。
楊銳卻是鬆了一口氣,道:“做的不錯,到這一步就差不多了。”
“這就可以了?”牛安訝然:“這可是上百萬的事,供電局這麼富的單位,就為了這筆錢,差點沒給副省長翻臉。”
國企改革以前,敢和副省長翻臉的國企領導可是真不少的。當然,敢和省長翻臉的還是比較少的。
楊銳只是笑一笑,道:“上百萬哪能建一條輸電線出來。”
他原本甚至做好了要自建輸電線的準備了。不是他錢多的燒,而是目前的形式如此。
若是看8o年代的企業展史的話,幾乎每個外企和合資企業,都有自建公共事業設施的經歷,有建輸電線的,有建自來水管道的,有建排汙裝置的,有建公路的,還有自建鐵路和碼頭的。
總的來說,國內的基礎條件落後,要想等政府做好一切建設,時間上的消耗,也許比資金消耗更厲害。
8o年代進入中國的公司,包括可口可樂,或者醫藥行業的捷利康,都是為了搶佔市場而來,他們都是不耐心等待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
合乎高要求的公共產品,更是困難。
這一方面是中國目前的工廠與國外的工廠在技術和裝置上有代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8o年代進入中國做工廠的,都是國際一流的大廠,不是世界五百強什麼的,也起碼都是區域經濟中的佼佼者,否則,國外廣大天地都沒有佔全活,又何必著急佔據中國市場呢。
這些工廠,比如可口可樂,比如捷利康,比如寶潔,比如雀巢,比如賓士,比如大眾,他們既然在中國建設新工廠,不可避免的會使用新技術——新的生產技術總是比舊的生產技術更划算的,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引進了一大批出中國基礎建設水平的工廠。
為這些工廠提供公共產品,也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因為挑戰過於巨大,大部分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在中國的建廠時間都拖的很久,進一步的導致自建公共服務的行為變的普遍。
準確的說,其實不是大家拖不起了而自己搞建設,而是中國政府之前就不肯讓外企搞建設,如供電供水之類的專案,很早就被認定為關乎國計民生的。
全面放開給外企——電力電網到3o年後都沒有放開,所以,8o年代中期的外企建設,幾乎都是一場場博弈。
華銳製藥廠的標準同樣很高。
但是,作為製藥廠來說,它又有很多的好處,比如說,製藥廠是高科技企業,科技含量高,人均附加值高,同時,藥廠對原料的消耗低,又能帶動一個產業鏈的展。
另外,藥廠的產品直接作用於人,決定人的健康和生命,中國自然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擁有這樣的先進工廠——哪怕是港資企業,也總比沒有的強。
也是有這樣的基礎,再加上楊銳的關係,才有增建輸電線的可能。
不過,楊銳還是儘可能的避免自建的,否則,後期的政治問題會比經濟問題還多,他也不在乎輸電線的所有權是誰的。
看著前面供電局的討論再趨於激烈,楊銳對牛安道:“你去給他們說,如果南湖供電局能解決物資指標的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出一部分費用。”
牛安下意識的向楊銳確認了一遍,重重點頭,飛奔而去。
計劃內的物資是非常緊俏的,因為一張批條就能倒賣兩倍三倍的利潤,使得有資格分配計劃內物資的官員奇貨可居。
就86年來說,需要橡膠和金屬來生產的電纜,倒賣空間是相當大的。
不過,若是有省裡支援的話,供電局說不定真能多得一些計劃內的物資,華銳再肯出一些錢的話,那就是雙贏的局面了。
至於哪家工廠因此而被減少了計劃內物資,楊銳就管不著了。
商場如戰場,有本事你就活,沒本事你就死,壓死駱駝的也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