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旅行達人銳
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7章 旅行達人銳,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志鳥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面,又取下背上的雙肩包,開始收拾東西。
他現在的裝束,和後世讀大學的時候,其實沒什麼兩樣,仍然是一身運動服,仍然是一個包一個箱子。
不過,比起此時用麻袋裝東西的民工,楊銳的裝備就先進太多了。
馬麗華的目光,也隨著楊銳的動作而動。
拉桿箱她是認識的,京城大點的商場都有賣,有三四十塊的,也有三四百塊的,還有使館區專門賣給外國人的拉桿箱,售價往往高達幾百塊的外匯券,馬麗華之前也想買,終歸是沒捨得,這次出門也是扛著大包小包來的。
在馬麗華的注視下,楊銳很有秩序的拿出保溫杯,灌上水,又掏出兩本書,放床頭,接著,他拿出了新買的照相機,熟練的安好鏡頭,咔嚓的照了一張相。
楊銳準備將一路經過的火車站都照下來,以做留念。
不過,他的這個動作可把車廂內文家人給驚訝壞了。如今的相機可都是膠片相機,一張膠片拍22張或23張,然後就得換膠片,而每卷膠片都是價格不菲的。
就這樣照一個不包括自己和家人在內的相片,除了專業攝像工作者以外,這是很奢侈的行為。
文家男人更是好奇的打量著楊銳手裡的相機,問:“你這個相機的型號,是紅旗20吧。”
“對,你認識?”楊銳同樣驚訝,雖然是國產相機,但紅旗20的產量極少,認識的人更少。
男人使勁點頭,放下書道:“認識,怎麼不認識。我們社也有一個,寶貝的什麼似的,聽說全國也就生產了幾百臺,你是從哪裡買到的?對了,忘了自我介紹,我叫文思,文明的文,思考的思,在北京日報社工作,家是平江的。”
這時候人不怎麼計較**問題,在火車上互通姓名和工作單位,也是很平常的事。
楊銳猶豫了一下,道:“你叫我楊銳就好了。我是去北京讀書的。”
“大學?”
“對。”
“哪個學校?”文思一個勁的追問。
楊銳無奈道:“北京大學。”
“啊……裝淑女的文小滿發出壓抑的叫聲,用近乎崇拜的眼神望著楊銳。
馬麗華的表情也瞬間融洽很多。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本省就被賦予了文明知識進步有禮等等美好的詞彙,即使達不到這種要求的大學生,其實也在社會的要求下,潛移默化的改變著。
同在一個車廂,大學生比採購員是要好的多的旅伴。
“大學報名還有十多天吧,你怎麼這麼早去學校?”馬麗華主動問了一句。
“我想先去學校看看。”楊銳是考慮著提前去學校,重建實驗室呢。
“在北京有親戚嗎?最好住在親戚朋友家裡,外面的旅社貴的很,也不安全。學校現在讓不讓學生提前住校了?”馬麗華挺關心的說。
“具體還不知道,我準備等開學了再去報到。”
“這樣也好。”文思將話題接了過來,饒有興趣的聊了幾句學校的事,話題又慢慢轉向照相機。
紅旗20照相機是國產相機的巔峰之作,也可以說是最後的輝煌。它仿製於徠卡m3,又吸取了徠卡m4的部分設計理念,製作極為精良,機械效能堪與徠卡比肩,而造型手感卻猶有過之,是中國製造的頂級135相機,更是中外相機收藏界的寵兒。到90年代初,紅旗20照相機的價格就達到了5000美元,至30年後,更是能賣到1。5萬美元的高價,是少數比原型機還要貴的相機。
當然,紅旗20也是非常貴的,一套一機三鏡的國內售價2000多元,因產量極低,只調撥供應給新華社等高等級的新聞機構,而它在香港展覽會上高達三千多港幣的價格,足以令普通中國人傾家蕩產。
楊銳既是出於考古的目的,也是出於收藏的目的,才託管慎買了一臺紅旗20回來,一試之下,果然是手感出眾,除了重量感太實在以外,比後世他所接觸過的絕大多數相機都要好,於是專門拿出來把玩拍照。
文思卻是出於職業習慣,既對楊銳好奇,又對照相機好奇,不禁問個不停。
“砰砰。”
這一次,被敲的是車窗。
楊銳一轉頭,訝然看到姚悅、姚樂和姚母三人組。
“我們來晚了,沒在候車大廳找到你,就進來了。”姚悅小聲說了一句。
“你們是來送我的?”
“要不然呢?我下週才去北京,你怎麼走這麼早?”姚樂搶過話頭來,語速極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