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閩菜講究,遊戲美食家,曉曉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紅曲由中原移民帶入福建後,由於大量使用紅曲,紅色也就成為閩菜烹飪美學中的主要色調,有特殊香味的紅色酒糟也成了烹飪時常用的作料,紅糟魚、紅糟雞、紅糟肉等都是閩菜主要的菜餚,“紅曲烹調”成為福州、廈門、泉州先後對外通商,四方商賈雲集,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海外的技藝也相隨傳入。閩菜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博採各路菜餚之精華,對粗糙、滑膩的習俗,加以調整變易,逐漸朝著精細、清淡、典雅的品格演變,以至發展成為格調甚高的閩菜體系。
清末民初,福建先後湧現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和真才實藝的名廚。當時福建是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區域,
福州和廈門一度出現了一種畸形的市場繁榮景象。為了滿足官僚士紳、買辦階層等上流社會應酬的需要,福州出現了“聚春園”、“惠如鱸”、“廣裕樓”、“嘉賓”、“另有天”,廈門出現了“南軒”、“樂瓊林”、“全福樓”、“雙全”等多家名菜館。這些菜館或以滿漢席著稱,或以官場菜見長,或以地方風味享有盛譽各有擅長,促進了地方風味的形成和不斷完善。特別是福州“聚春園”,飽經滄桑,百年常盛;廈門“南軒”,備歷坎坷,八十載不衰。他們擁有雄厚的廚師隊伍,經營特色卓著,服務形式靈活,菜品款式新穎,風味聞名遐邇。如“佛跳牆”、“雞茸金絲筍”、“三鮮燜海參”、“班指乾貝”、“茸湯廣肚”、“雞絲燕窩”、“荔枝肉”、“沙茶雞丁”等,均為他們創制的名菜佳餚。
……
閩菜由福州、閩南和閩西三路不同風味的地方菜組合而成。福州菜是閩菜的主流,除盛行於福州外,也在閩東、閩中、閩北一帶廣泛流傳。其菜餚特點是清爽、鮮嫩、淡雅、偏於酸甜,湯菜居多。福州菜善於用紅糟為作料,尤其講究調湯,予人“百湯百味”和糟香襲鼻之感,如“茸湯廣肚”、“肉米魚唇”、“雞絲燕窩”、“雞湯氽海蚌”、“煎糟鰻魚”、“淡糟鮮竹蟶”等菜餚,均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閩南菜,盛地於廈門和晉江、尤溪地區,東及臺灣。其菜餚特點是鮮醇、香嫩、清淡,並且以講究作料、善用香辣而著稱,在使用沙茶、芥末、橘汁以及藥物、佳果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如“東譬龍珠”、“清蒸加力魚”、“炒沙茶牛肉”、“蔥燒蹄筋”、“當歸牛腩”、“嘉禾脆皮雞”等菜餚,都較為突出地反映了閩南濃郁的食趣。閩西菜,盛行於“客家話”地區,其菜餚特點是鮮潤、濃香、醇厚,以烹製山珍野味見長,略偏鹹、油,善用生薑,在使用香辣佐料方面更為突出。如“爆炒地猴”、“燒魚白”、“油燜石鱗”、“炒鮮花菇”、“蜂窩蓮子”、“金絲豆腐乾”、“麒麟象肚”、“涮九品”,均鮮明地體現了山鄉的傳統食俗和濃郁的地方色彩。
閩菜的烹飪技藝,既繼承了中國烹飪技藝的優良傳統,又具有濃厚的南國地方特色。儘管各路菜餚各有特色,但仍為完整而統一的體系,不同的存在,使人感到它變換有方,損前邊得法,常吃常新,百嘗不厭。
……
閩菜的烹調特點是湯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擅長烹製海鮮佳餚。其烹調技法以蒸煎、炒、熘、燜、炸、燉為特色。
閩菜原料
由於福建的地理形勢倚山傍海,北部多山,南部面海。蒼茫的山區,盛產菇、筍、銀耳、蓮子和石鱗、河鰻、甲魚等山珍野味;漫長的淺海灘塗,魚、蝦、蚌等海鮮佳品,常年不絕。平原丘陵地帶則稻米、蔗糖、蔬菜、水果譽滿中外。山海賜給的神品,給閩菜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資源,也造就了幾代名廚和廣大從事烹飪的勞動者,他們以擅長製作海鮮原料,並在蒸、氽、炒、煨、爆、炸等方面獨具特色。全國最佳廚師強木根、強曲曲“雙強”兄弟,使閩菜的烹飪技藝躍上了一個新臺階,使古老樸實的傳統閩菜,發揮了新的活力。
……
閩菜注重刀功,有“片薄如紙、切絲如發、剞花如荔”之美稱。而且一切刀功均圍繞著“味”下工夫,使原料透過刀功的技法,更體現出原料的本味和質地。它反對華而不實,矯揉造作,提倡原料的自然美並達到滋味沁深融透,成形自然大方、火候表裡如一的效果。“雀巢香螺片”就是典型的一菜,它透過刀功處理和恰當的火候使菜餚猶如盛開的牡丹花,讓人賞心悅目又脆嫩可口。閩菜重視湯菜,與多烹製海鮮和傳統食俗有關。閩廚長期以來把烹飪和確保原料質鮮、味純、滋補聯絡起來,從長期積累的經驗認為,最能保持原料本質和原味的當屬湯菜,故湯菜多而考究。有的白如奶汁,甜潤爽口;有的湯清如水,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