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8章 規劃中心,重生之神級學霸內,志鳥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味著它的全面性,而不是相反。
安德森有些懊惱自己沒有抓住機會,當然,他更多是懊惱休斯頓竟然想要參與諾貝爾獎事務。安德森對突如其來的競爭對手沒有絲毫的好臉色,壓抑著心裡的氣憤,道:“楊銳是拿不到諾貝爾獎的,你選錯了人。”
“這樣的話,等你選對一次之後再說,才有公信力。”休斯頓瞄了安德森一眼,嘴角含笑的走了下去。
人群像是潮水一樣的分開。
休斯頓走入了灰白頭髮的學者隊伍,一個個的打著招呼。
周圍人都顯的頗為客氣。
當眾宣讀的論文已經結束了,禮堂裡的觀眾似乎一點都沒有少的感覺。
大家紛紛的湧向楊銳,問出的問題五花八門。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記者們才走空了,成群的義大利人和美國人又開始為佔據前列,險些打了起來。
“白痴警察。”西西里人恨不得用剃鬚刀將對方的喉管割出來。
“如果是在美國,你們現在已經凍在停屍房了。”揣著FbI證件的美國人更怒。
楊銳始終笑容滿面,口袋裡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名片。
但是,對於任何形式的招攬,甚至是經費提供,他都保持了十足的謹慎。
在場諸人也不能逼迫,很快,他們就將精力放在了身邊人上。
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機構與機構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聯動,在某些時候也是頗為誘人的。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像是加拿大騎警,平時就很不容易接觸到日本警察廳。
而來自日本的大佬,對澳大利亞的組織形式也充滿了好奇。
此時此刻的斯德哥爾摩大學,洋溢著歡快的學習氣氛。
“各位,各位。”休斯頓終於擠到了楊銳身邊,道:“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外面的大廳登記一下資訊,我們會在稍後將今天的論文,以及楊銳先生的論文全集,寄送給大家,沒有收費。感謝大家的到來,今天的論文宣講結束,感謝大家……”
休斯頓艱難的將楊銳從禮堂中帶了出來。
在場的學者和機構代表們,沒有了圍觀的核心,三三兩兩的散步而出,大部分都在門口留下了自己的收件地址。
楊銳從後門出來,也是長舒了一口氣,然後奇怪的問休斯頓:“論文全集是哪裡來的?我不記得我有準備……”
“我幫你準備好了。”休斯頓認真的道:“楊銳先生,當諾貝爾獎評審委員需要了解您的時候,他們是會從頭到尾的進行的審查的。”
如果是有論文造假的歷史的學者,即使最新的成果做出花來,也是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
諾獎委員會對諾貝爾獎的維護,是珍若生命的。
他們的生命價值,也就體現於此了。
楊銳看了休斯頓一眼,過了幾秒鐘,笑了出來,道:“有這麼明顯嗎?”
休斯頓笑笑道:“每名學者都想拿諾貝爾獎,尤其是來瑞典的那些。只不過,有些人是臆想,有些是妄想。您聽說過諾貝爾獎臆想症嗎?”
“還有這種病?”
“是莫諾說的。”休斯頓指的是1965年的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他說,諾貝爾獎臆想症折磨著可能就要得到諾貝爾獎,以及自認為就要得到諾貝爾獎的人,然後,他們就要以此為中心來生活了。所以,諾貝爾獎對科學很好,對科學家很糟。”
楊銳咳咳的笑了起來,笑著笑著也是心生感慨,過去幾個月,他的生活也確實是以此為中心來規劃的。
雖然並不後悔,但不得不說,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生存狀態,至少不是一名學者健康的生存狀態。
“楊銳先生,如果您願意的話,請讓我來幫助您吧。”休斯頓現在才說出來,也是因為剛才的活動成功了。
楊銳微笑,道:“你的生活和科研,也會因此而變化吧。”
“楊銳先生,您也許不知道,在瑞典的科學家有兩種人。”
“哦?”
“一種是喜歡諾貝爾獎的,一種是想要得諾貝爾獎的。我是喜歡的。”休斯頓的直言自己對諾獎毫無野心。
事實上,大部分的學者對諾獎都是沒有野心的。
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野望,對科學家來說,就像是小學生高喊我要做科學家一樣渺茫。
不過,身為瑞典人的好處在於,他們雖然很少有機會能染指諾獎的獎牌,卻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