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撿漏,重生之神級學霸內,志鳥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學。”
“兩個保證還不能保證啊。”劉珊不由笑了出來。
“高考就像是買古董,有撿漏的,就一定有打眼的,多大的保證,都不能保證。”楊銳也頗有些無可奈何。
這終究是一個排名遊戲,除了第一名以外,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滑鐵盧。即使降分報名,遇到更逗比的高分考生,該滑檔的還是要滑檔。
歸根結底,還是想讀大學的人太多,而能報考的學校太少,各個學校的錄取名額更少,以至於供需失衡太嚴重。
在1983年,一些剛剛恢復招生的學校才招幾百人,某些奉行小體量政策的大學,如中科大,也就招收千人左右的本科生。與之相比,擴招以後的四川大學,一年能招一萬名本科生,華中科技大學能招8000人,武漢大學的本科招生名額也高達*千。
放在80年代,這種規模的三家學校,就可以完成一個省的招生錄取工作了。
如此巨大的名額差異,自然會造成報考的難度差異。
楊銳仔細的幫劉珊選好了專業,轉頭又被邵亮給叫了過去。
這位曾經一門心思倒賣香港蘋果牛仔褲的少年,現在是一門心思的想要讀大學。
讀大學的理由可以很多,對邵亮來說,能去大城市,尤其是香港和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是最好的理由,離開父母的束縛也是不錯的答案,否則,如果被西堡肉聯廠招工,他這輩子都別想逃脫老爹的管教了。
當然,如果能讀一個河東大學那樣的學校,即使是小城市也不錯。
邵亮期期艾艾的說完了自己的要求,本以為會聽到一陣嘲笑,得到的卻是一片寂靜。
坐在教室裡報考志願的學生,現在哪裡有精神笑話他啊。
楊銳微微點頭,卻道:“把你估分時用的東西拿出來,我先看看。”
“哦。”邵亮乖乖的從桌鬥裡拿了一堆的草稿紙出來給楊銳,才抱怨道:“怎麼到我這裡,就要檢查估分了。”
“你是370分,比預測的本科錄取線低5分,比大專線高15分,這個區間,得估的準確些,才好判斷。”楊銳拿到草稿紙,仔細檢查了一遍,又問了幾個問題,才沉吟起來。
邵亮估分估的大差不離,實際上,只要記了答案出來的學生,估分失誤的機率本來就不高。
不過,邵亮的分數卻挺講究的。
差5分讀本科,或者說,差5分就得讀大專,還是挺讓人唏噓的。
若是一輩子在體制內工作的話,這5分的差距,會讓人一輩子都受到困擾。本科生一年定級副科,大專生一年定級科員,三年後為了副科屈膝送禮;本科生五年評講師,十年評副教授,大專生進大學只能做行政,職稱害的比別人慢五年……
即使邵亮下海經商,他的大學生涯也會因為本科和專科的生活而發生不同。
首先,本科大學和專科大學就是兩種存在。本科院校通常有優美的校園,數十年的傳承,較好的教學、住宿和生活條件,而大多數的專科院校,卻像是一個大中學,僅就校園環境和生活條件而言,一個省的專科院校,大部分的條件還沒有本省最好的重點中學好。
而對有志於做社會人的學生來說,讀本科的同學,與讀專科的同學,能夠給予自己的幫助也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是在80年代,讀本科的大學同學,30歲做處長,40歲做廳長,50歲做部長的屢見不鮮。專科同學裡能有此成就的,實在寥寥,若是純粹出於功利的目的,邵亮讀大專也會吃虧許多。
而在過去一年裡,邵亮的付出卻是很不少的。
他的基礎極差,本身只有200分剛過的水平,經過一年的學習,達到370分,這100多分,可是不好拿的,即使有楊銳的補習,那也是自己一點一滴的學上來的。
5分之差,實在遺憾。
“就留在河東省怎麼樣?”楊銳想了一會,問。
邵亮苦笑:“我這個分數考省外還不行啊。”
他是想報一個省外的大專。因為本科和專科是分開報名,而且互不相通的,所以,報考專科的學生,估分都不會太高,邵亮的分數,能選得專科面是很廣的。也正是因為能報的專科很多,他才急不可耐的詢問楊銳。
楊銳搖搖頭,道:“報省外的專科肯定沒問題,但要讀本科,必須讀河東省的。”
“我能讀本科?分數線會更低?”邵亮驚喜莫名。
楊銳搖頭,道:“分數線應該就是375了,但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