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妹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4章 探險者,至高密令,泡泡妹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期末考試要製造一個密閉的生態迴圈系統!
孟陽仔細研究了一下生物圈2號的詳細資料,結果發現,漏洞很多,失敗點也很多,不過最主要的是,當初的那些科學家都把事情想簡單了。
當時他們可能認為,只要弄點植物,保證光合作用,保證能夠將人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吸收掉,轉化成氧氣就行了。
想法沒做,邏輯也沒錯,但是他們明顯忽略了複雜度問題,在生物圈2號執行的21個月裡,暴漏出大量的問題。
任何一個微小的,沒能考慮到的點,最終都成為導致生物圈2號崩潰的關鍵點。
比如混凝土氧化吸收氧氣的問題,這是未曾想到的事情,結果導致生物圈2號的氧氣始終呈下降趨勢。
比如微生物引入不當的問題,導致植物無法正常腐爛,重新進入生態迴圈。
比如植物在人造環境中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地下的問題。
比如螞蟻種群惡性擴大,導致螞蟻遍地爬。
比如生產性物種引入過多,消費型物種引入不足,導致物種失衡。
比如對物種的滅絕預估不足,結果大量物種快速滅絕。
比如容積比設計不合理,人均佔有的空氣和空間嚴重不足。
......
生物圈2號就是一連串的經驗教訓,科學家們的想法沒錯,理論上也是可行的,但是一旦到了實踐上,每一個因素都能成為巨大無比的坑,每一個沒有想到都是崩潰的誘因。
而生態系統恰恰是一個超複雜系統,數千個物種相互之間互動,和環境形成互動,又反過來影響自身。如果能夠將其簡化成計算的話,其中要用到的計算量也是天文數字。
就是這麼個系統,科學家們以為設計好光合作用,計算好農作物的產出,搭配好各種動植物就行了,結果自然很慘。
生物圈2號至少還有一大群科學家來想辦法,現在這個期末考試,孟陽只能一個人搞定,不會有任何人來幫他。
為了期末考試!
為了滿分!
孟陽覺得自己必須提前開始準備和驗證。
首先是地點,以生物圈2號為參照,如果他不想經歷同樣的失敗,那麼這個生態系統肯定是越大越好。越是龐大的生態系統,體量越大,容錯能力就越強。
美國人造的生物圈2號有一萬兩千平方米,差不多兩個足球場大,如果讓他自己來建造的話,上哪找這麼大的地方去?並且還不能讓人發現,不能被別人干擾和察覺,這種地方可不好找。
孟陽首先想到的是海洋,不過一想到海底那恐怖的壓力他就放棄了,就憑他現在手頭積累的技術,想要製造能夠抗住水壓的生物不難,但是想要在海淀建造一個數萬平方米的巨大空間,還要能夠抗住水壓,這實在太難了。
很自然的,孟陽把目光瞄準山谷,如果將一個山谷封閉起來,貌似體量是夠大了,問題是能否躲開人們的視線?這個時間很可能是以年為單位的。
如果封閉了一個山谷,必須保證一兩年內不會有人踏足才行,並且還要能夠瞞過天上的衛星,這......
思來想去,孟陽將目光對準了地下,地下也是有大型空間的,比如火山內部,比如地下暗河,比如地下海,比如溶洞群......
地下世界同樣龐大,並且有個好處是很難被發現,很難被察覺,只要不是被開闢為旅遊景點的地方,總是有很多人跡罕至的地方,經年不見人影的。
地下世界雖然比較隱蔽,但孟陽同樣難以找到它們,這是個問題!
孟陽想了想,把小不點喊過來,開始設計一個全新的生物。
溶洞群通常集中在南方的溼潤氣候帶,各類火山通常集中在各條板塊構造帶上,地下暗河基本上是以山區為主。
這麼想來,這個生物必須具備長途跋涉能力,那麼它首先要會飛;如果遇到地下暗河,它必須能夠跟著走勢進行探索,那麼它必須能夠潛水,能夠水下呼吸;如果遇到埋藏在地下的空洞,它必須能夠鑽透地層進行探索。
就是說這個全新的生物,必須是海陸空地下四棲全地形生物。
既然是探索,那麼它必須擁有足夠的能量儲備,能夠在無法獲得補充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探險。
它必然會面臨各種極端惡劣的環境,它必須能夠在這些極端環境下行動自如,還能長期生存下去。
它也許會面臨各種險惡情況,各種備用手段必須足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