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妹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1章 第一個生物圈,至高密令,泡泡妹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人怎麼玩孟陽不知道,不過他的玩具快要齊活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備,有一個地下空間的有機質快要儲備完成了。
這個地下空間被孟陽命名為g4,是位於桂省的一處地下空間,這個空間條件比較優越,它擁有水源,並且擁有地熱資源。
既然準備好了,就可以嘗試著建立第一個生態系統,做一下試驗了。
g4擁有地熱,那麼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構建一個熱合植物為基礎的生態圈。
光合作用的植物需要寬闊的葉片吸收陽光完成光合作用,那麼熱合植物就需要一個寬大的便於吸收熱量的根系,同時它還需要有足夠的葉片用於吸收二氧化碳,並將二氧化碳輸送到根部進行熱合反應,同時將氧氣釋放出來。
這種需求導致了熱合植物擁有奇怪的結構,它從土壤裡汲取水分,主要不是為了送往葉片,而是直接在根部就地利用。
葉片和莖稈是中空的,便於將二氧化碳輸送到地下的根部,而根部產生的氧氣則直接釋放到泥土中。
以此為主導思路,孟陽以地球上的現有植物為藍本,開始逐個將它們改造成熱合植物。
首先要做的是去除葉綠素基因,更改根系形態的基因,讓根系變得更加發達,更改莖葉基因,讓葉脈莖脈擁有輸送氣體的能力,在根系裡附加熱合反應基因。
只需要改動這些點,其他地方完全不用動,還是沿用地球植物的主體基因,這樣更改的速度相當快。
g4擁有差不多8平方公里的地下面積,空間高度平均有一百多米的樣子,按照這個面積,如果整個空間都種滿牧草,g4每天生產的牧草,理論上可以養活6萬頭牛。
但實際上不能這麼算,假設空間裡種的全是牧草,也全部用來養牛,那麼有機質生產量也許夠養活6萬頭牛,但是氧氣生產量不一定夠。
牛吃了東西是要排洩的,尿液和糞便都需要分解發酵,重新進入生態迴圈,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細菌參與,細菌在分解糞便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氧氣,這必須要計算在內。
細菌分解的時候不止生產氧氣,還會生產甲烷,也同樣需要計算進來。
牛在消化牧草的時候,同樣會產生廢氣,不只是二氧化碳,還有硫化氫,還有各種磷酸鹽,各種氯化物之類的,如果是開放的地球生物圈,體量足夠大,這一點物質的波動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放在只有八平方公里的小生物圈裡,每隻牛每天放一個屁,就能讓大氣汙染得燻死牛。
如果只是這一點複雜度倒是好了,別忘了,牛身上的微生物數量與它自身細胞數量差不多相當。牛身上有著數千種細菌、病毒、寄生蟲之類的東西,還是那句話,如果在地球的大生物圈裡,這一點生物波動無所謂的,但是放在小生物圈裡,沒準多出來的一隻跳蚤引發的遞增變數,就能讓整個生物圈崩潰。
牛這一身的微生物,清理起來就超級麻煩,你可以給牛洗澡,做體表消毒,但是毛囊裡面你怎麼消毒,面板下怎麼消毒,體內怎麼消毒?
就算你技術超級先進,能給牛徹底消毒,把牛身上所有微生物,除了自體細胞之外的東西全部消滅掉,可是別忘了,很多微生物是跟牛共生的,如果微生物死光光了,牛也活不了。
僅僅是微生物也就罷了,牛的身體細胞裡還有大量的共生病毒,它們與牛的細胞和平共處,和諧發展,你要是給人滅了,牛先得死翹翹。
你要是不給人滅了,萬一哪個病毒跑出來,沒準就是滅亡小生圈的罪魁禍首。
好吧,這只是牛的問題。
如果牛死了,變成牛肉的問題了,牛的屍體是自然腐爛呢,還是讓別的牛吃掉呢?
讓別的牛吃掉,沒準就是瘋牛病,如果自然腐爛,在這麼小的生物圈裡,也許過不了幾天,整個生物圈就變成亡靈天災模式了。
既然是全封閉的生物圈內,那麼一頭牛從誕生到死亡,它身上的所有物質必須能夠迴歸生物圈被回收再利用。
牛肉可以腐爛,牛角怎麼弄?牛骨頭呢?牛毛呢?
這些一年兩年內腐爛不了的物質,如果積累太多,會不會遲滯整個生物圈的物質迴圈,導致生物圈的崩潰?
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充分考慮進去,任何一個微小的因素一旦考慮不到,沒準就會成為導致整個大堤垮塌的蟻穴。
生物圈2號的教訓歷歷在目,孟陽不敢有任何輕忽,他決定先製造一個超級簡單的生物圈。
還是養牛,只不過這次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