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永不加賦與三年不徵賦
昆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永不加賦與三年不徵賦,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昆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朕決議,即日起全國永不加賦。” “陝西境內百姓三年不徵賦。” 崇禎的提議所有大臣們都懵了,是徹底的懵了。 哪怕早上知道陝西旱災、民變的事情,以及學子鬧事皇帝廢除祖制的事情,還有袁可立入閣的事情都沒有此刻震驚。 滿朝文武百官靠什麼運轉,是錢, 全國六十萬秀才每月的俸銀哪裡來,是錢, …… 九大邊軍百萬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底氣,還是錢。 錢從來哪裡,當然是賦稅,賦佔了大頭。 現在整個大明王朝的運轉已經赤字了,不增加賦,這也能說的過去,畢竟現在不止是賦稅,還加了三餉,百姓負擔已經很重了。 可這三年內不徵賦是幾個意思? 戶部尚書郭允厚臉上的表情如同變臉一樣,先是欣慰,然後擔憂,隨後糾結。 欣慰的是朝廷不加賦,這樣百姓的日子就安穩了,更加的有盼頭,不像現在吃著今天的還擔憂著明天的會不會加賦稅的問題。 只要能咬牙堅持一下,遇到個好年景,以後日子就好過多了。 擔憂的是,如今朝廷已經出現赤字了,為什麼會有逃卒,就是因為欠餉,現在再不加賦,三年不徵賦,沒錢怎麼運轉? 勸諫就是斷百姓的活路,不勸諫,又沒錢維持運轉,郭允厚心中滿是悲苦。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眾臣又是一驚,沒想郭允厚會如此的頭鐵。 和郭允厚交好的大臣臉上滿是焦急之色,可鑑於朝堂之上,他們也只能用眼色不斷的暗示,卻不敢有絲毫出聲的舉動。 “陛下,全國每年的賦稅總額度在2600萬兩之間波動著,其中賦是2250萬兩,稅為340萬兩, 我大明雖然國土面積廣闊,但很多地方是不收稅的,例如長城外圍的奴爾幹都司,西南的烏思藏都司等。 實際交稅的只有兩京十三省,貴州、雲南、廣西三省因為地理環境和少數民族,徵收的就很少,所以真正交稅的只有兩京十省。 而陝西的賦佔全國的一成五,折算下來就是338萬兩,今年九大邊軍的年例銀也不過327萬兩的預算。 若是不徵收賦,朝廷根本就無法補足這個缺口,這……請陛下收回三年不徵賦的成命!” 他作為戶部尚書,對全國的賦稅瞭如指掌。 “郭大人,你身為朝廷戶部尚書,百姓口中的財神爺,陛下此舉是為了穩住百姓,讓百姓生活的……” “閉嘴。” 郭允厚轉身看著出聲大臣,怒喝了一聲:“你用腦子好好想一想,與其出現邊軍叛逃,戰力削弱,外敵入侵之下的屠殺,百姓苦一些算什麼。” “你……你……” 出聲的達成滿臉通紅,不知道是被郭允厚氣的還是被羞辱的。 群臣聽著郭允厚算的賬也都沉默了,這是實情。 崇禎心中嘆了口氣,沉聲道:“郭愛卿,你的擔憂朕都知道,先解決眼下問題,缺的這部分銀兩朕來想辦法。” 群臣滿臉不相信的看著崇禎,你想辦法,你能想啥辦法? 這又不是幾兩,省一省就出來了,這可是幾百萬兩,你是能變還是能咋的? 崇禎看著群臣的質疑,也不做解釋,他總不能說朕要對你們開始抄家了吧。 再說了,全國田地大半都是士紳宗室手中,他們都不交賦稅,光靠百姓手裡的那點有什麼用? 現在不加賦只是第一步,等穩定下來了,他還要不徵賦,最後就是種田有補貼,前提是他得將後金、瓦剌、吐蕃等等給滅掉,否則年年征戰想完成這些是不可能的。 “行了,此事就這樣定了,內閣擬旨送到東暖閣。” “朕今晚就要看到聖旨,晚上就發出去,半個月內朕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這道聖旨。” 崇禎補充了一句。 他要是不強調一下,這道聖旨能在三天內送到東暖閣都算是快的了。 不是內閣辦事效率低,實在是聖旨太麻煩了。 從擬旨到送到東暖閣起碼得二三十道道稽核程式,哪怕一句話覺得不合適都可能會被駁回重新寫。 “行了,都散了吧,戶部負責調糧的事情,刑部和禮部負責國子監學生的事情、 兵部負責摸清全國驛站和調兵事情、吏部和督察院負責陝西官吏欺上瞞下問題、工部負責修路修湖開墾及大行皇帝陵寢的事情, 錦衣衛和東廠的人除了京都必要的留守外,其餘人等全部撒出去,對外敵情探查,對陝西境內官吏、糧商等探查。 督察院的監察御史動起來,將看到的情況如實上報,通政司將所有公文及時傳遞,各部最遲明天中午之前將計劃送到東暖閣。” “朕提醒諸位,錦衣衛全程監督,再出現欺上瞞下、貪汙剋扣的事情,朕不管不問,直接抄家滅族。” “退朝吧!” “還有,明天不上朝,各位抓緊時間。” 崇禎說完,不待群臣跪拜便下了九層平臺,出了皇極殿。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