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聯手瓜分大明,定個小目標
昆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章 聯手瓜分大明,定個小目標,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昆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種猜測?” 崇禎似乎知道孫承宗想說什麼,淡淡道:“說說看!” “這股倭寇是倭寇、江南計程車紳家族、皇太極、德川家四方聯合,各取所需! 倭寇搶的是金銀財寶、絲綢布帛、武器糧食,皇太極要的是牽制朝廷精力, 德川要的是試探大明虛實、而江南士紳則是製造麻煩,消耗朝廷,減緩或者阻止陛下改革。” 孫承宗分析完後,看向一邊的李若漣:“李指揮使,圍殺的倭寇中有沒有大明的人?” “孫閣老,據傳回的結果,目前並沒有發現漢人的屍體! 下官以為,這種勾結外敵的事情,他們一定會小心小心再小心。” 崇禎站了起來,背手看著窗外,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對豐臣和德川兩者的印象都是從初中歷史課本中獲取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德川家釋出了鎖國令。 但這個鎖國令並沒有徹底斷絕外界聯絡,還會允許和大明、荷蘭貿易往來。 袁可立的猜測是有一定道理的,扶桑本土面積並不大,比雲南省小一些,按照推測本國人口在一千兩百萬到一千五百之間。 農業、工業技術落後,唯有外侵增加地盤,才能獲取更多的資源。 對扶桑這個民族他是沒有好感的,他記得康熙曾今評價:扶桑人的國家是最任性的,他們的人很卑微,不知道人世間的好意,只是一味的被無為恐嚇,所以,你不能對他們有一點好色。 崇禎粗暴的翻譯就是不能給他們好臉色看。 歷史也證明了,唐朝滅倭寇後,扶桑數百年向唐朝貢,派使者與唐議和,唐亡後,扶桑開始蹦躂了起來。 所以,只有將他們打怕了,打到他們提起大明就恐懼的時候,才是最好的安排。 甲午海戰、二次入侵……一件件在後世史書中記載的事件在崇禎腦海中閃過,他的眼中也閃過一絲冷意和狠色。 這次上虞倭寇事件是不是扶桑德川家的安排,已經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說了算,他說是就是。 藉著這個機會將扶桑給打怕了,甚至找機會將環太平火山帶也引爆了。 但這種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過,沒有足夠的水師和戰船,根本無法跨海大戰,後勤補給都是問題。 海戰可不是陸戰,那可是專業性極強的戰爭,沒有優秀的水師指揮人才和強大的戰船,跨海戰就是送人頭。 而且現在還有察哈爾林丹汗侵犯大明邊境,還有建奴虎視眈眈,這個時候出兵去扶桑,三線作戰,能拖死大明。 等將這兩者平了,後顧無憂的時候,再去找扶桑的麻煩。 如果非要定個時間目標,他希望是五年內。 為什麼是五年,因為五年後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了,要銀子有銀子,要人有人,要民心有民心,想咋打就咋打。 “袁愛卿、孫愛卿,此事朕知道了,短時間內應該沒大問題,咱們就是想找他們麻煩也沒有這個能力, 內閣擬一道旨意給沿海衛所,讓他們加緊防範,再有類似上虞的事情,朕就直接砍了他們!” “再擬一道旨意給魏國公徐弘基,讓他率領水師出海,在周邊海域巡視一下,找一找這批倭寇的據點,以優勢兵力圍殺!” 話語中的滿滿的殺意,一個大明縣城,旁邊那麼多衛所,竟然被數百倭寇佔領了縣城,還覆滅了一個三江千戶所,簡直丟人。 說到底還是當官的不作為。 待孫承宗兩人離去後,崇禎看著李若漣:“李愛卿,朕還是那句話,不管你用什麼手段,砸銀子也好,美色交易也罷,暗殺恐嚇也行, 今年年底之前,必須完成對德川家的滲透,朕要掌握德川幕府最新的動向。” “第二,繼續調查上虞倭寇入侵的事情,看看到底有沒有江南計程車紳富商參與,朕就不信了,倭寇會如此的輕車熟路!” “臣遵旨!” 李若漣心頭一凜,知道皇帝生氣了。 “對了,建奴那邊有訊息傳來嗎?” “陛下,暫時沒有,從阿敏和多爾袞口中得知,他們帶著大軍的從瀋陽到龍井關差不多走了二十餘天, 而皇太極從龍井關折到喀喇沁部,再從喀喇沁返回瀋陽,近一千五六百里路,還得躲避身形,儘可能少的讓人知道, 臣估摸著,至少也得在中秋前後才能返回瀋陽。” “中秋?” 崇禎輕聲重複了一遍。 建奴聯軍被圍殺的訊息放早了,留守瀋陽的代善準備充分了,以逸待勞,皇太極沒有還手之力。 放的晚了,代善就沒法準備,很可能直接被皇太極直接軟禁了。 過早和過晚,都達不到兩敗俱傷的地步。 “你覺得皇太極能重新掌控建奴嗎?” “陛下,臣以為問題不大!” 李若漣思索了一下:“首先,建奴八旗中,正黃、鑲黃兩旗都是皇太極親自擔任旗主, 無論是人數還是戰力都是最強的, 從龍井關統計的戰果看,這兩旗只有本旗一成的比例,其他六旗遠高於兩旗, 多鐸是正白旗旗主,多爾袞是鑲白旗旗主,多鐸跟著皇太極逃出去了,這麼算,皇太極就有四旗了, 臣以為皇太極逃跑時之所以帶著多鐸,就是想控制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