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孔家可能不在,但孔聖之道一定在
昆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7章 孔家可能不在,但孔聖之道一定在,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昆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昨降元蒙,今降大金,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勸進家有餘慶。”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全都忘了,只記得:識時務者為俊傑。” “橫聯:世修降表!” …… 一群小孩子在大街小巷內邊跑邊唱著這副對聯。 孩童天真無邪、脆生生的聲音在北京城大街小巷內迴盪著。 起初,沒人在意,以為孩子唱的是童謠。 百姓們即便聽到了,也因為文化的問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這副對聯的傳播速度之快,到了中午的時候,整個北京城,是個人都聽說了。 北京城東城,醉仙樓,不到中午時分,已經是人滿為患了,今日更是比往日更甚了幾分。 今日所有人的話題卻是難得的統一。 “你們說這副對聯到底是什麼意思?” “看不懂呀,但總感覺好像是諷刺誰?” “其實吧,也不難猜測,上下聯我們看不懂,但橫批卻是說明了一切,真是有意思呀!到底是誰這麼大膽子,敢這麼說?” “哎,你真是急死了!” 一位富商抱怨了一聲後,高喝道:“小二,給這位說書人上一壺茵蔯酒,算我的!” 周邊酒客聽聞是茵蔯酒,皆是驚呼了一聲。 茵蔯酒是一種藥酒,以黏籽紅高粱釀造的優質大麴酒為酒基,加入茵蔯、佛手、陳皮、紅花等10多種藥物配製而成的茵蔯酒。 呈杏黃色,芬香醇和、甘甜柔爽、具有健脾胃,治風疾,舒筋活血強身的作用。 一壺茵蔯酒至少五兩銀子,為了聽一個訊息,送了一壺名酒,真是大手筆。 “不弔胃口了,大家看看橫批,世修降表,降表是什麼時間上的,肯定是舊王朝覆滅,新王朝建立之前, 再說了,誰有資格上降表?普通人、哪怕是家財萬貫、當朝一品都沒有資格,所以就排除了普通世家, 有了這點判斷,在看看上聯,昨降元蒙,今降大金,也就說說,這人或者世家至少跨越了元朝初年,距離現在近四百年了, 四百年的世家,滿打滿算也就是那麼幾個,還上過兩次降表的,除了曲阜孔家,還有誰?” 嘈雜的酒樓在這位說書人說出曲阜孔家的時候,瞬間安靜了下來,每個人臉上都掛著震驚之色。 曲阜孔家是誰?那可是千年世家,天下讀書人的聖地。 敢這麼說孔家,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 “那也不對呀,這上聯不是說今降大金嗎?孔家投靠大金了?” “這我哪知道,但從這副對聯分析,說的絕對孔家。” “這位兄臺,你這麼說孔家,不怕被孔家清算嗎?” “怕什麼?難道現在實話都不讓說了,即便我不說,其他人都猜不出來嗎?孔家已經霸道到這個地步了嗎? 那我倒是想問問,這大明是陛下的,還是孔家的?” 說書人說完,身邊三丈內的酒客全部齊刷刷的離開了,看著出聲之人滿是無語。 特別是剛剛送酒的那名富商,臉上滿是懊悔之色。 尼瑪…… 你清高,你了不起。 可你不能把我們都給坑了呀。 出聲之人見周邊人的眼神,徹底的暴走了:“你們都怕,我不怕,我都這把年紀了,也不指望混個功名了,更不想入孔家這條船, 今天就是衍聖公親臨,我也是這麼分析的,怎麼著,自家做的破事還不讓別人說了?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家的禮義廉恥忠孝徹底讓他們敗光了。” 說書人的怒吼聲在大堂之中迴盪著,酒客們卻是爭先恐後的朝著酒外跑去。 說書人瘋了,他們可沒瘋。 隨著食客的離去,說書人的分析迅速在北京城流傳和議論著。 “我覺得孔家沒錯呀,他們只是一種傳承,這叫識時務為俊傑, 如果真如很多人一樣忠烈,那孔家早就不在了,還怎麼傳播孔聖之道?” “什麼狗屁邏輯,孔家可能不在,但孔聖之道一定在, 孔家即便全死了,那新王朝還能將天下所有讀書人都殺了,將所有儒家經典全部燒燬嗎?” “對,就算是儒家不在了,不是還有諸子百家嗎?我大明不是也出了位聖人嗎?” “哎,如果不是這副對聯,我們都沒有仔細想過孔家的事情,孔家都投降了,那我們這些讀書人的意義呢? 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都投降了,還有哪門的君國?” “已經發生的我們管不著,話說孔家是不是真的投靠建奴了?這是赤裸裸的叛徒!” …… 議論聲越演越烈,凡是讀過書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之中,禮義廉恥忠孝與識時務形成了矛盾。 詭異的是朝會之上,竟然沒有大臣提這事,彷彿不存在一樣。 孫承宗、袁可立等內閣六部的人也都是避而不談。 實在是尷尬的很,如果向陛下彙報,他們能怎麼說? 孔家前來是做什麼?請皇帝下罪己詔,可他們敢提嗎? 另外對聯中的事情,怎麼辦? 請陛下徹查、嚴懲?這要是傳出去,管他們是不是閣老、五朝名臣,都會被相當大一部分人罵死。 如果提了,又沒有建議,那提了等於沒提是一樣。 再說了,錦衣衛、東廠、禁軍等等,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