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昆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晉王和晉王的家眷都死了!” “死了?” 屁股還沒有坐熱的崇禎聽見這個訊息驚的瞬間站了起來,急促道:“怎麼死的?” 李若漣將事情經過和猜測描述了一遍,隨後又拿出用獸皮包著的晉王的信。 崇禎準備接的時候,李若漣連忙道:“陛下,鑑於晉王的死,臣覺得陛下還是不要接觸這封信的好,臣代為開啟!” 聽李若漣這麼說,崇禎伸出手的停在了半空中,然後點了點頭。 李若漣將信放在了桌子上,用匕首劃開信封,慢慢的挑出裡面的信,最後平鋪在桌面上。 “念!” “陛下,臣所犯誅九族的大罪,雖貴為藩王也難逃一死,臣有幾句話送給陛下, 蒙古諸部和建奴為何會壯大,以至於敢對我大明動手?真的是我們販賣違禁物品給了他們支援嗎? 不是,究其原因,還是大明自身出了問題, 神宗近三十年不上朝,光宗在位僅一月,三案構爭,黨禍益熾,貪圖美色,無才、無德、無骨氣; 熹宗性好木工,委太阿於逆閹,受煬灶於淫姆,天下至崩壞而不可收拾, 三帝如此,大明百姓對大明還有希望嗎?失了民心,這大明就算是完了。 臣乃一階藩王,大明對藩王的態度,您是最清楚的,臣只能透過自己的方式來做些準備, 陛下信也好,不信也罷,反正臣已經死了,哪管得了身後的事, 惟願陛下能廣開言路……” 中堂內安靜了下來,崇禎揹負雙手,面色平淡,內心卻是有些起伏的。 這封信算是死前的勸諫了,也對大明整個局勢看的很透徹。 從晉王一系列的操作來看,晉王是一個頗為複雜的人。 從分析蒙古諸部和大明局勢來看,有著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大局觀,懂隱忍、城府極深,果敢! 從曹變蛟的彙報來看,練兵也是頗有一套的。 此等人物,若是生在普通百姓或者士紳家中,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功名。 如果用的好,或許也是自己的一大助力,成為歷史上雍正和怡親王胤祥一樣配合的存在。 可惜他生在了這個將藩王當豬養的帝王朱家。 或許以後藩王策略可以採用歷史上滿清康熙之後的策略。 當然具體怎麼操作中間還有很多制度需要設計,現在談起來還是有些早的。 不管晉王這封信所說真假,都沒有意義了,死都死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只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李若漣,將朱求桂和家眷合葬在太原東山晉王墓外圍吧!同時清查晉王府家產!” “至於晉王府其他人和下轄的宗室,通知督察院和刑部派人前來,協同錦衣衛徹查,按大明律處置!” “先把八家拉去遊街吧,明日午時行刑!” 李若漣應聲後離去。 小半個時辰後,龐大的囚車車隊在太原城內動了起來。 “經錦衣衛徹查,介休范家、大同靳家……等八大家族,私通建奴和蒙古諸部,販賣朝廷禁運物資長達數年,對罪證供認不諱, 陛下有旨,九族皆抄家,誅八家三族全族,誅其餘六族嫡系,餘者由督察院、大理寺、錦衣衛徹查……; 晉王朱求桂為八家提供保護,並豢養私兵數千,意圖謀反,今已畏罪自殺,陛下有旨,對晉王府……按大明律處置!” 幾名錦衣衛騎著快馬在太原城各街道高喝著,身後的錦衣衛則是每隔一段距離就張貼一張告示。 剛剛進城的那隊百十餘輛的囚車車隊也開始在太原城內遊街。 百姓聞聲,先是錯愕和不敢置信,隨即議論聲響徹整個太原城,群情激憤了起來。 “狗日的,我以為是得罪了陛下,沒想到竟然是賣國。” “我就說呢,這八家起步時間也不是太早,怎麼就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積累了這麼龐大的財富,原來是走私,這就不奇怪了!” “虧我還以他們為奮鬥的目標,現在想想簡直就是恥辱!” “晉王府也參與了走私?這怎麼可能?晉王府雖然也有惡人,但總的來說口碑還不錯。” “對呀,晉王府這些年沒少修路鋪橋!這、這……怎麼會參與走私,會不會弄錯了?” “你這話的意思是陛下故意以此為藉口搞晉王?” “草泥馬,你特麼的會不會好好說話,我跟你有什麼仇什麼怨,你這麼說要害死我全家的!老子就是死也要拉你墊背!” “哼,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老話說的好,花草要看根,交人要看心!” “這很好理解的,沒有大惡事,修橋鋪路,幫助鄰里,為的是什麼? 就是贏的一個好的口碑,讓我們以為他是賢王,會為百姓著想。 有朝一日起兵造反,有這個口碑,那響應者雲集呀!” “嗯,你這麼解釋似乎很有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叛國、謀逆這等大罪,陛下都沒有誅九族,簡直是太仁慈了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