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老鼠亡明,岐黃研究院工作彙報
昆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3章 老鼠亡明,岐黃研究院工作彙報,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昆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鼠疫和大旱災。 這是崇禎寫在宣紙上的兩件事情。 他剛剛提筆寫的時候,每一筆都重如泰山,讓他心生畏懼。 這是崇禎年間最大的兩次自然災害。 甚至是整個華夏曆史上自然災害之最。 “朕若是沒有記錯,鼠疫應該是崇禎六年,今年是崇禎三年,也就是說還有三年不到的時間?” 想到這裡,崇禎渾身一個哆嗦,眼中驚懼之色再增。 相比於崇禎九年開始的大範圍旱災,他更怕鼠疫。 旱災是糧食減產、顆粒無收,百姓們有存糧更好,沒有那就吃樹皮、草根、野菜,吃一切能吃的,只要能活下來就行。 對於未來的旱災,他已經有了對策,不說百姓們頓頓飽飯,至少不會餓死太多的人。 可鼠疫這東西可不認人,幾乎是無差別攻擊,只要被傳染了,基本是九死一生了。 大旱他還能想辦法,可這鼠疫咋辦? 別看這皇宮城高牆堅、守衛森嚴,高手無數,可在鼠疫面前沒啥鳥用。 後世極度發達的社會,高層可能還有特效藥,即便感染也沒啥,可這個年代,只能說宮內藥材很豐富。 不能說沒用,是藥效發揮作用跟不上病毒在身體內破壞的速度。 鼠疫發源于山西,傳到北京後短短兩年間,北京城至少死了三成的百姓,整個華北大地至少有千萬百姓死於鼠疫。 一直到建奴入關,整個大明至少有一千兩百萬到一千五百萬百姓死於鼠疫。 與鼠疫本身相比,最可怕的是人心的崩潰。 鼠疫的爆發讓華北許多縣陷入混亂,嚴重削弱了該地區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凝聚力。 整個社會秩序的破壞和死亡威脅下形成的混亂,比瘟疫還要可怕。 在鼠疫面前,人人平等,普通百姓沒有擺脫,連軍隊也沒有擺脫,士氣極度不穩定,戰鬥力急劇下降,客觀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所以,又有老鼠亡明之說,足可見鼠疫的可怕了。 崇禎盡力的回想著史書上看到的記錄,臉色陰沉的可怕。 後世面對一場瘟疫都動用整個國家之力,更何況現代這個社會…… “哎……” 崇禎深深的嘆了口氣,心中頓生無力之感。 頹廢了好一會兒之後,崇禎坐直了身體,臉色嚴肅了起來。 “絕對不能坐以待斃!” “這大明億萬子民需要朕這個君父帶領他們活下去!” “皇后和孩子們也需要朕保護他們!” “現在還有時間,一定還有解決的方法!” …… 崇禎眼神閃爍著,思索了一會兒後,提筆寫下了三個問題。 一、鼠疫是怎麼形成的? 二、鼠疫是怎麼從山西傳到北京城以至於蔓延到河南、山東、南直隸地帶的? 三、鼠疫是怎麼消失的? 寫完三個問題後,崇禎手指輕輕的敲打著石桌, 這三個問題看著簡單,實則第一個是預防,在瘟疫未形成之前就扼殺掉形成的條件,形成不了,自然就沒有鼠疫可言了; 第二個則是傳染途徑,即便產生了,也能將瘟疫控制在一個固定的範圍,減少損失; 第三個問題則是解決方法,哪怕是大範圍傳染了,有方法根治,倒也不怕。 思索了好一會兒後,崇禎才抬起頭朝著遠處招了招手:“大伴,傳岐黃研究院的院長張景嶽、副院長吳又可、陳實功,院正李中梓來見朕!” 遠處候著的王承恩臉色鉅變,立刻安排了一名小太監離去。 而後走到崇禎身邊,低聲道:“皇爺,您已經在這裡坐一個來時辰了,起風了,您要不回去吧!” 看著在微風作用下搖曳的古槐樹枝,又看了看晚霞下的夕陽,崇禎點了點頭,又道:“讓李若漣也一併前來!” 兩刻鐘後,鑾駕到了乾清宮宮門時,張景嶽等四人提著醫箱已經在宮門外候著了。 一番行禮之後,崇禎輕聲道:“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是兩件事情,其一是聽聽岐黃研究院的進度。 其二是有些疑惑,請諸位解答。” 四人鬆了口氣,他們以為是宮內誰生病了,但現在聽是進度和答疑,提著的心就放鬆了下來。 隨即也好奇了起來,醫道這東西是比較專業的,皇帝即便聰慧,可才二十歲能理解多少? 但想了想生理鹽水和醫用酒精,幾人就認真了起來。 “先說說院中的進度吧!” “是!” 岐黃研究院院長張景嶽低聲道:“陛下,岐黃研究院目前的重點有三項, 第一是帶教徒弟,目前院中有醫官十一人,是院中十一科的首席博士擔任,各科暫定一人, 除此以外醫師四十四人、醫士百餘人、醫生兩百餘人、學徒五百餘人,總計八百餘人; 除學徒外,其餘幾個等級的大夫有五成是各地兼任的,平時在各地行醫,無需在院中坐班,需要是要無條件徵召, 條件就是開放部分院中的醫案、醫書等,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