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0章 寸土不讓,遷移八十八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昆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重要的是真臘、緬甸、安南靠海且有馬六甲海峽的優勢,

而瓷器則是海外諸國最喜歡的,一個精美的瓷瓶在大明一兩銀子已經是頂天了,可海外能賣到十兩,

優越的地理位置已經提供了運輸的便利性,你們想想即便是窯口開在沿海,從大明沿海到馬六甲需要多長時間用蒸汽機商船得多少煤炭

這還是我能想到的,那些商人們估計能想到的更多,將朝廷給的優利條件發揮到極致。怎麼樣,是打我的臉還是打你的臉”

圍觀所有人都沉默了,震驚的同時滿是羨慕之色。

躺著賺銀子呀,這誰不想。

在其它朝,這種情況可能很難,因為要上下打點,還要防止吃拿卡要等等,佔據部分股份算是好的,搞不好直接被連鍋端走,甚至家破人亡。

可現在的皇帝那是何等英明,以前那種情況也有可能出現,但機率太小太小了,只要你賺合理合法的銀子,賺再多朝廷都不會稀罕。

普通百姓都能算明白的賬,那商人自然更會算了,一時間所有商人聞風而動。

經營陶瓷器的商人開始籌措銀兩,高價挖燒造工匠,不經營這方面的商人開始找人各方面打聽,尋找各種發財途徑。

一時間大明境內的工匠們,無論是陶瓷工匠還是農具工匠的工錢那是一漲再漲,甚至木匠、泥瓦匠等等都開始了大幅度的提升。

不少相鄰州府的官員都吵起來,將自己州府的工匠挖走了,自己州府的商人咋辦

城中百姓拿著報紙紛紛討論著,而各州府城的讀書人則是都被集中到了府衙門口。

“諸位也不用猜測,此次召集諸位前來就是為了大明遷移百姓去中南半島的事兒,這裡是朝廷戶部擬寫的《遷移中南半島八十八問》,

每人領一份,由一隊小旗軍士陪同,到各鎮村去宣導,將這上面的內容和百姓們講清楚,上面沒有的,絕對不能信口開河、無故承諾,

事關朝廷遷移和中南半島徹底劃入大明領土,絕對不可掉以輕心,將士們在前線捨生忘死的打下疆域,咱們再後方可不能拖後腿,都去忙吧!”

知縣說完,一邊的胥吏便將一份份的小冊子分發給了讀書人,眾人紛紛開啟,第一頁便是序,眾人看了幾息之後臉上滿是古怪之色。

只因為序不止一篇,而是四篇。

第一篇是由禮部尚書劉宗周親自撰寫的,將中南半島諸國與大明的關係從先秦講到大明。

他們這才瞭解到,原來中南諸國與大明的淵源竟然這麼深,更是沒有想到安南歷代君王都是漢人。

這篇最後的結尾大致意思是現在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既然有機會,那就要幫助他們認祖歸宗,重修於好。

第二篇是兵部尚書侯恂親自撰寫的,大致意思就是中南諸國對大明虎視眈眈,他們不仁就不能怪我們不義。

當年太祖成祖打下的疆土被宣宗放棄,現在有能力了,那絕對不能放棄。

最後的結尾就是大明疆域寸土不讓,這是留給華夏後世子孫的大禮。

第三篇則是戶部尚書畢自嚴親自撰寫的,羅列了各國平原耕地等等,大致意思就是那是大明的糧倉,有了中南半島,大明乃至後世子孫今後再也不會捱餓了,絕對不能放棄。

第四篇則是農業研究院院長宋應星撰寫的,裡面羅列了中南半島諸國的氣候以及諸多經濟型作物,諸如水稻、果樹、橡膠、漆樹等等,每一種的生長週期、價值等等。

看的眾讀書人們怦然心動的同時也神色凝重,他們都是讀書人,自然是從這冊子中看出了朝廷對中南半島的重視,越是重視越是意味著他們下鄉工作的重要性。

敢在這上面鬧么蛾子,別說縣裡了,州府官員都不會放過他們的。

眾人拿著冊子,帶著軍士快速進入周邊村莊之中。

……

南陽府桐柏縣,七月中旬雖然不是秋收的季節,但百姓們依舊在田間忙碌著,可此時都被村老或者里長叫了回來,圍聚在村頭。

頭戴綸巾的讀書人、腰懸輕刀的軍士,怎麼這兩類人都無法走到一起,可偏偏現在就是在一起了。

“諸位父老鄉親,想必都知曉前幾天城中傳的熱鬧紛紛的朝廷要遷移百姓去中南半島的事兒吧,此次我們是奉知縣大人之命前來為諸位講解遷移事項。

一會兒……”

“等一下,老漢聽說是自願,去不去的我們自己衡量,你們來做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