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國史通識,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富國,擺脫困境,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的工商業的手段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人們將這些官員稱為洋務派。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洋務派以《海國圖志》中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口號,在全國各地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派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為軍隊生產了大量新式裝備。洋務派還創辦新式學校培養人才,派遣留學生前往國外學習科學知識,西式教育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人的思想開始發生進步。洋務派建立的民用工業還在某種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滲透。洋務運動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它沒有針對根本問題進行改革,所以最後並未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
甲午一戰驚人醒。
甲午戰爭:
19世紀末,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之後國力大有增強,開始向朝鮮滲透勢力。公元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朝政府派兵協助*,日本卻趁機派兵入朝。7月25日,日軍對清軍發起突襲,擊沉了“高升”號運兵船。8月1日,兩國同時宣戰。儘管當時清朝軍隊裝備著先進的西式槍炮,洋務派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也來參戰。但由於清朝準備不足,士卒訓練鬆懈,前方還出現一些貪生怕死的將領,致使清軍在陸地上節節敗退。北洋水師規模雖大,但軍費被挪用多年,無法抗衡苦心準備多年日本聯合艦隊,最後被迫在威海衛投降。公元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的失利,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徹底喪失了國際地位,西方列強又掀起了新一輪瓜分中國的狂潮。
維新六君壯犧牲
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是清朝末年著名的維*人。《馬關條約》簽訂後,舉國上下一片譁然,變法之聲絡繹不絕。公元1998年6月11日,光緒帝在康有為的建議下決定變法,希望改變中國貧弱的局面。譚嗣同在此時被徵入京,參與康有為、梁啟超組織的變法,由於這次變法發生在戊戌年,故史稱“戊戌變法”。由於變法觸動了很多舊臣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反對,慈禧太后密謀奪權。在這種情況下,譚嗣同勸說新軍統領袁世凱起兵勤王,袁世凱卻將此事告密於慈禧太后。9月22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王,捕殺維*,史稱“戊戌政變”。譚嗣同本有機會逃走,但他因不想連累他人,更希望以自己的死來喚醒國人變革的希望,拒絕逃走。9月28日,在慈禧太后的命令下,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與康廣仁六名維*人被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因僅持續了一百零三天,戊戌變法也被稱作“百日維新”
相關知識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是清朝末年思想家魏源所作的一本地理書。林則徐做欽差大臣時,為了瞭解外國的情況,曾經命人將英國人慕瑞所著《世界地理大全》譯編成《四洲志》,但沒有來得及出版。鴉片戰爭後,林則徐被貶官到伊犁,臨行前將書稿全部交給了魏源,希望他編撰《海國圖志》。魏源以這些書稿為基礎,蒐集更多的世界地理資料,於一年後成書。海國圖志初版五十卷本於公元1843年4月刻印於揚州。公元1847年至公元1848年,魏源又將《海國圖志》增補為六十卷本;到公元1852年又擴充為百卷本。《海國圖志》是中國近代史學史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系統的世界史地著作。魏源還在《海國圖志》的序言中還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後來成為洋務運動的口號。
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也稱作北洋艦隊或北洋海軍,是清朝建立的一支近代海軍艦隊。北洋艦隊於1888年12月17日在山東威海衛劉公島正式成立,由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成立之初,清朝花費巨資從英、德等國購買了大量先進的軍艦裝備北洋水師,尤其是從德國購買的定遠、鎮遠兩艘軍艦,是當時亞洲最強的鐵甲艦。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階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大多曾到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留學實習;中層軍官也有不少是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國後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海軍後服役;士兵也經過嚴格訓練過的;艦隊內還一直聘有外國人擔任軍官作技術專家及指導。北洋水師當時被各國軍事專家評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但由於從公元1888年開始清政府大幅減少了艦隊經費,北洋水師裝備開始落後,最終在甲午海戰中被日本聯合艦隊殲滅。 。 想看書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