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左恣意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給我開眼看世界,謝郎走江湖,遼左恣意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底得一鐵匣,苦無法揭視。竭三日之力.始將鐵匣鑿開。內貯金珠數件,小玉印一方,舊書一本,餘無他物。因不識字,不悉何書。永泰以百錢購得,並問玉印安在?答以售與鄰某。永泰又以白銀十兩贖回,從此,《金臺山實錄》並小玉印,落入永泰之手。道光二十八年,郭永泰等開藎忠山所傳各令,井漢留組織之秘密書,即名《海底》,又名《金不換》。當時各會員所領證書.均蓋有‘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十字。其證書至今尚有存者,惟《金臺山實錄》與鄭成功之小玉印,因遭太平天國之亂,不知下落。”
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陶成章在浙江聯絡的會黨,多屬哥老會系統。因而在述及哥老會起源時,也受到了上述傳說之影響。他在《教會源流考》中說:“哥老會也,無非出自天地會,故皆號洪門,又曰洪家,別稱洪幫。”“何謂洪門,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指天為父,指地為母.故又名天地會。始倡者為鄭成功,繼述而修整之者,則陳近南也”。又說:太平天國亡前,“李秀成、李世賢等知大仇未復,而大勢已去,甚為痛心疾首。逆知湘勇嗣後必見重於滿政府,日後能左右中國之勢力者,必為湘勇無疑。於是乃隱遣福建、江西之洪門兄弟,投降於湘軍,以引導之。復又避去三點、三合之名稱,因會黨首領有老大哥之別號,故遂易名日哥老會。”。
幫會中人鑑於晚清與民國年間出現了洪門與青幫、哥老會(紅幫)融合的趨勢,便提出此說,大力鼓吹洪門、漢留(哥老會)源出一家,哥老會乃鄭成功在臺灣創立。民國二十七年四川“袍哥鉅子”劉師亮在(漢留全史)中稱:“順治十八年(辛丑)緬人執永曆帝送吳三桂軍前。三桂逼之,死於篦以坡。是時鄭芝龍之亡與夷三族之命,及永曆帝之死,同時傳到臺灣。成功憫明室之亡,復痛生父之死,更切三族之冤,暈慟幾絕,水漿不入口者屢日。誓必復仇,乃於是年九月,與所部兵將,照原有品級,作為進步次序,即將駐兵之金臺山,作為會盟之所,定名金臺山明遠堂,約盟來歸者,又四千人。”後來,鄭成功見當時計程車大夫皆醉心利祿,“乃遣其部將蔡德英、方大成、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等向中原發展,後入福建少林寺為僧,世系相傳,遂開洪門之盛”。
1947年朱琳在《洪門志》中,又進一步發揮了這一說法。稱洪門“起於漢留”,始祖為殷洪盛,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人,明崇禎四年進士。清初,奉史可法之命至北京窺探清廷虛實,沿途遍訪志士顧炎武、王夫之、傅青主、黃梨洲諸人,議創漢留組織,“反清復明”,順治二年戰死於三汊河。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據守臺灣,為推進漢留組織,“開山立堂,定名為金臺山明倫堂”,並遣部將蔡德忠等向中原發展,至福建莆田九連山少林寺為僧,與鄭成功之侄鄭君達等共圖義舉。康熙十一年(1672年)西魯入侵,蔡德忠與鄭君達等前往投效,打敗西魯。後遭陷害,逃至萬雲山的萬山寺,遇萬雲龍及陳近南。雍正十二年在四川雅州以漢留組織,開精忠山,是為四川哥老會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