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部分,盛唐神話,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體事務。
可以說,雖然改土歸流了,但這些投誠的當地土著獲得的利益可一點都比原來少,段氏和原來五詔之人更是賺大發了。
當然,原來蒙舍詔之人和未及時投降的南詔士兵和鄉兵就可憐了,每名男子必須要殺死兩名吐蕃人才能獲得為自己和家人獲得自由。
不過在場的卻沒有一個人覺得他們可憐,這個世界本就是這樣,一些人的幸福本就是建立在另一些痛苦之上。
何況之前南詔就是奴隸社會,這些人大多都是統治別人的奴隸主,現在變成奴隸也是果報,再加上他們在失敗之前,還拉出去幾萬白蠻奴隸去送死,仇恨早就拉得足足的,若不是天策軍攔著,一場屠殺和滅絕幾乎是必然的,之前蒙舍詔攻破河蠻,就幾乎將其滅絕。
一眾人全都興高采烈,蕭去病安排心腹張彖和幾名四海商社的高管繼續講解後面的具體工作,張彖要被留下來做大理王的助手,正應該讓他們多接觸瞭解。
然後蕭去病正準備告辭離開的時候,楊傍佺站出來,小聲地問:“蘭陵王,下官還有一事不明……”
“還有什麼不明白?”
“蘭陵王的安排細緻周祥,下官佩服,只是這事蘭陵能一人做主嗎?畢竟,從名義上,這裡可是歸劍南節度使管轄。”
蕭去病笑笑,張彖不高興了,他是有學問有本事有情懷的人,一提到楊國忠就生氣:“哼,諸位還不知道吧,楊國忠喪軍誤國,陛下已經準備不再讓他遙領劍南節度使了。”
“此話當真?”楊傍佺忍不住大聲叫出來,其他人的臉色也一下變了。
自從鮮于仲通當上劍南節度使以來,雖然楊國忠一直都在長安,但劍南之事全都是楊國忠遙控,之前賈顴強築姚州城便是出自楊國忠的旨意,後來賈顴被閣邏鳳俘虜,就一直對楊國忠和閣邏鳳罵不絕口,後被閣邏鳳下令處死。
因此南詔之人也都知道,楊國忠是個權勢熏天又草包透頂的大奸賊,楊國忠作為劍南節度使,正好管著他們,他們都害怕這邊跟蘭陵王談的好好的,到時候楊國忠又亂來。
蕭去病道:“陛下並未明旨免除楊國忠的遙領劍南節度使,只是要他專心做好他的中書令,南詔之事,陛下已經委本王全權,一切事務可便宜從事,怎麼,你要看聖旨嗎?”
“不敢,不敢……”楊傍佺傻了,呆呆地看著蕭去病,過了好幾息才激動的連連搖頭。
不但他呆住了,大殿裡的其他人同樣吃驚,這麼些年來,楊國忠可是在南詔鼎鼎大名,他們都知道,楊國忠是大唐皇帝最寵愛的貴妃的哥哥,現在又做到了大唐宰相,皇帝不管事,整個朝廷就楊國忠一個人說了算。
而蘭陵王,因為只在都畿道發展,跟南詔幾乎搭不上邊,在這之前南詔幾乎沒一人知道,現在眾人也只是知道蘭陵王很能打,很有錢,是神仙弟子,卻沒想到,蘭陵王權勢竟然比楊國忠還大,這下他們就都放心了。
說完這些,蕭去病告辭出去,說實在的,他並不喜歡這些具體的事務,太累。
所以這一年多以來,他便想方設法成立了一個類似後世的“智囊團”,大多數事情都是由他和李倓提出構想,再由智囊團辯證推理然後完善。
這些東西,其實在來南詔之前,就已經制定好的,不過關鍵的時候,卻依然還要蕭去病親自出馬,與這些當地土著去談,這是表明一種態度,別人談身份不夠,沒有信服力。
就在前南詔腹地翻天覆地的時候,遠在幾千裡之外的長安和范陽同樣風起雲湧。
幾乎在兩萬天策軍剛到達安寧城的時候,安祿山同樣有了動作,便在七月初一的時候,安祿山派遣副將能元皓前往長安向李隆基上奏,請求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替漢將。
宰相楊國忠和副宰相韋見素一同向李隆基進諫,表示安祿山這樣做是為造反做準備,請求皇帝一定不能同意。
李隆基非常不高興,言道:“朕推心置腹對待祿山,他必無異志。這兩年祿山盡心王事,一舉平定兩番,對大唐有功。現在兩番餘孽未清,正是一鼓作氣掃清餘寇的時候,祿山以此收投降的番將之心,有何不可……”
之後韋見素據理力爭,說出事件的疑點,李隆基大怒,兩人不復敢言,於是李隆基遂命中書為發日敕,給告身。
結果就是安祿山成功將所有的漢將從他麾下的軍隊清理出去,手下的將軍幾乎都是清一色胡人番將。
與此同時,安祿山的河北胡人集團的經濟狀況已經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因為四海商社的經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