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部分,范進的平凡生活,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家。就從這一點我就斷定,張居正根本不會離開通州,無非是做個樣子,等著聖旨一到即刻回京。”
“看來,張居正這是在以退為進,表面上出京回鄉,擺出一副要回鄉守孝的模樣,實際是要撇清關係,表示奪情之事與他無關了。”伍惟忠面色陰沉,
“首輔為百僚之首,如果他帶頭破壞綱紀,不守孝道,天下人何以自處?更何況這等用心,更是沽名釣譽,無恥之尤!如今天子年幼,被一干權臣佞幸所愚弄,誤以為非張居正不足以掌樞,無張則無國。卻也不想想,如今是誰壞了朝政。內閣無人,奏章都落入司禮監手中,令閹豎權柄大張,綱紀大壞。如果不是為了維護張居正,內閣何以到現在還補不進人?”
“六部廷推還是沒有結果?”
“連張吏部都被罷官了,又能有什麼結果?幾部部堂要麼是張居正私人,要麼是畏懼張居正權勢。嚴公雖然是個君子,可是孤掌難鳴,他一個人左右不了大局。現在連大理寺也被張居正控制在手上,對我們頗多掣肘,嚴公自顧尚且不暇,何以去影響朝政?”
伍惟忠嘆了口氣,“本來能影響天子的就是清議,可是現在清議被人攪混了水,大家每日裡只盯著黔國公府那點事,加上張吏部去職,讓不少人心生怯懼之心,不敢直言上諫。原本丁憂之聲最高,奪情者無幾。可是如今言路上已經有曾士楚、陳三謨等一干人開始為奪情搖旗吶喊,反過來支援丁憂的忠義之臣大減,不少同僚開始坐壁上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照這樣下去,這第三道奪情聖旨怕是攔不住了。”
事不過三。皇帝的聖旨張居正已經婉拒了兩道,第三道奪情聖旨一下,他遵旨回朝,從程式上挑不出什麼錯處。作為大臣,所能做的其實也只是在聖旨下達以前,儘可能向天子闡述清楚利害,說服天子放棄自己的意圖。更激進一些的辦法,便是以清議的方式,形成輿論氛圍,讓皇帝放棄這個念頭。
畢竟首輔也只是一個人,如果所有大臣都不希望首輔奪情,那麼他回來也沒什麼用。一個不為百官接受的宰臣,不可能有效開展工作,皇帝頂著壓力把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請回朝廷就失去意義。不管是江陵黨又或是馮保,都不可能無視物議,為了張居正一人,跟整個朝堂的大勢去抗衡乃是不智之舉。是以如果在輿論上能形成氛圍,奪情之議多半也就要終止。
鄒元彪等人的才識並不差,但是自身見識受限於時代,對輿論的理解遠不能和范進行相比。即便是這個時代的大儒才俊,也是重是非而輕手段,有些時候為了保證自己在輿論裡佔優勢,就會拼命給自己的觀點尋找光明點,抬高自身身價。做這些事他們比較擅長,乃至顛倒黑白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說到輿論的形成,還是認為大義在手,輿論自然便在自己手上。對於范進這種製造話題,引導節奏順帶炒作要點,轉移百姓注意力等手段一無所知,更談不到防範或反制。
奪情丁憂不需要去找什麼理論支撐,整個社會的道德準則擺在那裡,張居正如何也洗不白。按照他們想來,這種輿論的形成已經是必然之事,張居正手段再厲害,也只能強行壓制言論,不可能讓言論對自己有利。
不想范進突出奇招,來了這麼一手,把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帶到其他方向。再加上張居正搞掉張翰的威權,導致在朝堂上形不成輿論壓制。不少低品官員的注意力,也不自覺地被帶到了黔國公案上。
一些言路上的官員,已經開始參劾沐朝弼行為不端,悖逆人倫,要求朝廷詳查此事,將沐朝輔嫡母陳氏,正妻李氏接到江寧保護,再行查訪。輿論的關注點,不知怎的就轉到了雲南,對張居正這事關注度嚴重下降,再想要輿論要天子改變命令便有些困難。
伍惟忠道:“如今看來,第三道奪情旨意我們擋不住,張居正一定會回閣辦差。多虧爾瞻結交顧守拙,才讓我們知道這次的事壞在誰手上。若非有他告知,我是絕對想不到范進居然有如此手段,看來奸相手下又要添個得力爪牙。將來對范進,可要提防一二。”
鄒元標道:“不提將來只說當下,即便奪情聖旨真擋不住,我也不想讓張居正這首輔當的這麼痛快。”
“爾瞻,你的膽氣我是佩服的,但是為人做官,都要識時務。眼下大勢在張,我輩應保全有用之軀留待後用,眼下去硬頂奸相,只怕白白害了自己,卻於事無所補。”
鄒元標正色道:“效之前輩所言是個正理,但是我輩既讀聖賢書,豈可為趨炎附勢,阿諛逢迎之事?設若奸相復職,我輩何以自處?若是聽其驅馳,就等於是認可了奪情之議,與我輩主張大不相符,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