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部分,范進的平凡生活,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在這個年齡時,本來就比較偏向於抱打不平,見義勇為。再說馮邦寧是馮保侄子,大明朝大多數年輕的讀書人都不會把馮保當成好人,權宦的侄子自然也是惡霸。再加上馮邦寧在京裡做的惡確實不少,稍微一打聽,就能聽到他一堆劣跡。按照壞人的敵人一定是好人的原則,范進在這些學子中的形象就更為高大。
就連周進這個童子,也因為是范進的朋友,而被一干書生所高看。幾個書生表現得很踴躍,拍著胸脯道:
“這回不會讓範兄吃虧的,我們這些舉人聯名上書,請治馮保縱侄行兇,馮邦寧當街毆辱書生,擅自支使錦衣抓捕公車(指代舉子)之罪。就算不能真把他們下監嚴勘,也能打一打他們的氣焰,讓這對叔侄今後不敢為所欲為。就是好好削一削他們的面子,也是好的。臨川湯義仍先生出頭,為範兄往來奔走呼號,我輩豈能落於人後?”
湯顯祖麼?范進由於進京時間本來就緊張,又有一大堆事情,不管是同鄉還是湯顯祖這個路上遇到的朋友,都沒來得及拜望。沒想到湯顯祖現在倒是出來為自己奔走,這份義氣確實讓自己佩服,但是……效果卻不是自己想要的。
他朝幾個書生拱手道:
“各位高義,範某心領,但是眼下會試在即,這麼鬧法,是不是不太好?那面可是提督東廠的,萬一將來做些手腳……範某良心上,可是過意不去。”
“範兄不必擔心,咱們讀書人,還怕了一個閹奴不成?再說咱們這麼多人聯名上書,先把聲勢造起來,馮保又能動的了哪個。我跟你說,這次我們也不是自己上陣,還有一干忠義之士為援,已經有人到各省會館前往串聯,要各省舉子聯盟附署,共參馮家叔侄。除此以外,還有朝中幾位忠正之士出力,咱們這次……是有官府幫襯的。”
范進笑道:“這……範某這人情就欠的太多了。大家素不相識,就要為範某鳴冤,何況我又不曾真吃了虧。官府之中幾位老大人縱然有心迴護,可是我們也沒有證據,那錦衣衛是不是馮家所派無證可查,我們也不好說話吧。”
“沒真吃虧也不行啊,區區閹奴居然欺負到我們讀書人頭上,這能忍?不管是否認識範兄,總是讀書人一脈,不能任由閹人騎在我們頭上,各省舉子聯名鬧他一鬧,再加上幾位老大人出面,如果能把馮保白簡逐去,那就是咱們舉子為朝廷除一大患。不管這一科能否取中,有此一事,足以名標青史,光宗耀祖!”
范進看的出,這幾個學子自身的才學未必很出色,大概在本省就屬於中下游水平,參加科舉與其說是為了得中功名,不如說是為了增加閱歷,見識一下京師的繁華。一群本地的天之驕子到了京師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是,隨便誰都能鄙視他們,而且一些家鄉里不需要注意的事,在京裡也成了禁忌,難免存在心情落差,這種落差隨之而來的便是不滿,希望找到存在感。每次大比之年,官府嚴防死守,也是因為有這種考慮。
正常情況下,這些舉子不會鬧的太出格,或者說以他們的能力,也鬧不出什麼大不了。可是這回馮邦寧和自己衝突一事,給了這些人一個契機,讓他們可以透過攻擊權閹馮保,找到自身存在感,是以即便是與自己素不相識,也會因為同為讀書人一脈的理由,加上要找存在感這個客觀原因而出來為自己說話。
如果只是一兩個舉子初時衝動是有的,時間一長冷靜下來就會覺得害怕,倒也不敢再鬧。可是現在是上千舉子,在這個龐大基數下,個體會因為集體而產生大無畏情緒,做什麼都覺得有幾千人不用擔心。再者有官員出面,更讓這些人覺得有恃無恐。
官員……范進的腦海裡微微轉動,這個時候冒出來的官員,是否如花正芳一樣正直,還是另有所圖?自己只怕成了某些大人物角力的一個施力點,這背後站出來的官員是主持公道,還是另有深意就很難說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風報信
與幾個舉子的談話結束之後,范進表現出了自己的感激情緒,又不著痕跡地將幾人吹捧一番,這幾個舉子便有了一種見義勇為成為大俠的滿足感。
這種感覺正是他們進京以來最為欠缺的東西,心下對范進更覺得順眼,拍著胸脯表示此事自己一力承擔。等到兩下分手,范進拉了周進直奔他住的小店,邊走邊道:“周兄,你不在店裡讀書,為何要摻和到這等事裡?他們是舉人或可不懼,你是個童生,若是惡了東廠廠督,豈不是要受牽累?”
“範老先生何出此言?我輩書生固然求學是一等要緊,但也不能因此就失了擔當。權閹誤國,縱侄行兇,連書生都敢欺辱。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