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部分,范進的平凡生活,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速度也不快,豆為菜中肉這一點,在一些地方是民間諺語,有些地方不知道,還有些江湖人則當做寶典秘而不宣。比如鳳鳴歧教授一些窮家子弟武藝時,就讓他們吃黃豆補充營養。
大豆可以榨油這點已為民間所知,但是由於此時豆子出油率低,所以並不怎麼被看重,豆油的價格也低不下來。榨油之後剩下的豆餅,對窮人來說則是食物,在饑荒發生時,這些豆餅就可以作為救命口糧。
在范進上疏中,把這種行為看做是一種浪費,隨後指出了豆子更有效的用法。首先是軍隊,眼下受限制於物資總量,軍人的飲食條件其實就是那麼回事,不可能總有肉吃。但是冷兵器作戰對身體素質是有需求的,固然打仗不是打架,但是身體好些,總是有用。是以給軍人們吃豆子,於當下而言,算是個變通的辦法。
在奏疏中,范進還附了幾個有關豆子的食譜,固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試試總無壞處。其實當下的邊軍補給情況並不樂觀,士兵的糧餉被剋扣已是常態,甚至因此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鏈。這種食譜不管作用多大,能落實下去的都不會太多,但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那支部隊的糧餉張居正親自過問,大體上過的去。這份食譜拿到薊鎮,還是有點用。
除去食用之外,范進著重介紹的還是豆粕的作用。根據其描述,豆粕當食物實際是最劣的選項。用豆粕肥田,可令土地增強肥力,於糧食產量頗有裨益。而豆粕最大的作用,還是用來養豬,以豆粕為飼料,豬的生長週期會縮短,出肉量也會大幅度增加。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范進前世慣吃的那種烏克蘭大白豬在明朝還沒被引進,當下的豬主要是中國土豬,既黑且瘦,出肉量不高。這種豬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產出豬鬃,這東西在近代一度是重要出口創匯產品,當下用途倒是一般。
在原有的歷史上,豆肥肥田的作用,直到晚明時期才被江南農民發現,到了清朝,南米北豆互運形成了個良性迴圈,連帶沙船幫的崛起也和這種運輸大有關係。范進的豆肥等於是提前了幾十年搞出來,超前不多,一些有經驗的農夫可能已經在用,但是大多數地區多半還不知道,普通人對於把食物肥田肯定有牴觸,所以推廣率低。至於豆粕養豬,這需要到科學發達之後,才知道豬需要豆子裡面的氨基酸,隨後才能下決心用這個去餵養。
兩世為人的范進,受限於自身知識結構,腦子裡並沒多少可以直接拿出來發揮作用的東西,但是其最主要的一個優勢,不是腦子裡有多少成品,而是知識普及的大背景下,一些看似常識的東西帶給他的巨大幫助。比如那幾個有關豆子的食譜,是他運動員朋友當初隨口一說,在那時根本也算不了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可是在當下而言,這種用豆子搭配其他食物補充營養代替肉食的方子,可以稱為江湖秘籍級別。鳳鳴歧這種高手遇到可靠弟子才會教這麼幾句,這就是兩下的差距所在了。
張居正對於這種很具體的庶務也並不十分了解,也不需要他真去掌握豆子的作用,他只需要定方向掌舵,具體的落實自有下面人去做。他只是從這份奏疏以及之前的商路奏疏中可以看出,范進確實是有才幹,而且願意為自己所用的才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科舉子裡,真正能用的可能也就是一個范進而已。
他通庶務,有腦筋,更重要的是其腳踏實地。朝廷裡有商人子弟,為了給商人爭利益,提出重商事的奏疏也是有的。但是基本都停留在大的層面講道理,像范進這樣從細微處入手,講一斤米的價格和其成因,講商人對物價的平抑作用,講市場規律這些東西的人不多。其既能立足於細微,偶爾又能講到一個通攬全域性的層面,謀略和辦事能力固然沒的說,心態更平和。這樣的人放到基層不會抱怨,放到上層不會誤事,是自己最為滿意的那種官僚。
從這方面看,女兒的眼光是沒錯的,范進簡直就是上天派來幫自己推行新政的最佳幫手,如果能將其羅織入幕,辦事必然事半功倍。可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做女婿。
張居正手下的幕僚很多,出色的也不少,其中也有幾個是那種年輕而又英俊的書生。他從沒想過把他們招婿,部下和女婿是不同的。部下要衝鋒陷陣,必要的時候,要作為棄子而犧牲。入幕之人心中亦有類似覺悟,上了棋盤,生死就不由自己做主。可是對女婿,自己就沒法這麼隨意的犧牲,為了保下一枚棋子,很可能就要輸掉全盤。既是棋子又做棋手,這樣的棋子是要不得的。
再者范進的一些思想在張居正看來又太過危險,其大開商路的代價,是要破壞現有大明朝若干大商戶的利益格局。那裡面牽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