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0部分,范進的平凡生活,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來是對百姓很有利的善政,但是基層吏員就能把其執行成銀子要交,役也要服的地方害民政策。老百姓又不知道到底朝廷的制度是什麼,只會罵朝廷亂來,結果反倒是最該懲辦的吏員白得便宜。
從宋朝的王安石新法,到張居正的一條鞭。每一次新法的失敗,固然有著朝廷里正敵的攻擊,但是基層執行的扭曲走形過度執行,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范進在張居正面前的定位就是開路先鋒,不惜以急進手段推行新法,上層決策不歸他管,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事要由他做,面前的敵人便是鄉紳、胥吏、衙役。
衙役們已經被成功收服,鄉紳靠著利益的引誘,也可以暫時合作。范進對於縉紳階級沒什麼仇恨,也不想跟他們為敵,這種相對友善的態度,也收穫了縉紳的善意,兩下很有可能合作。
現在擺在面前的就是吏員了。
他們足夠聰明,范進文火煎魚的策略被他們看破,意識到如果不做點什麼,等到范進三年知縣當下來,他們保證會輸的一無所有。並沒有被動的見招拆招,反倒是來了一波主動的反擊。
一面是製造輿論,另一面是消極怠工。倒不是說所有的吏員都會團結起來跟范進作對,想做好人以及膽小的人什麼朝代都有。但問題是,眼下大的趨勢就是倒範,那些想幫范進的現在也不敢站出來,否則同僚那關也過不去。
聽著張鐵臂的彙報,范進點點頭,問道:“你有什麼看法?”
“下役江湖草莽,只懂得拿劍砍人,哪裡會有什麼看法。太爺怎麼說,下役怎麼聽,讓我殺誰我就殺誰。想當年下役行走江湖,一口劍下不知殺過多少……”
“夠了!本官讓你說,就是想聽你的真實意見,那些敷衍場面的話,我聽其他衙役的就夠了。你跑江湖的閱歷豐富,但是做心腹的經驗還有欠缺。記住做心腹,尤其是文臣的心腹,自己也要有點腦子的,只會砍人的早晚被打發到邊關去做武將,你很想當武官麼?”
張鐵臂尷尬地一笑,撓著頭道:“下役是個粗人麼,哪裡懂這麼多道理,更不知道怎麼和人打交道。反正我們跑江湖的時候,遇到這種事就是兩個辦法。要麼拿把刀上門斬人,大家手底下見真章。要麼就是找對方老大來談談,大家出來混,求財不是求氣,總歸是要和氣生財。如果實在談不對盤,就只好打過再說了。”
“我就說了,你確實有這方面的才幹,以後在我面前不必裝傻。我手下傻瓜很多,還是需要幾個聰明人。去把陳有方叫來,過半個時辰再叫劉鵬來見我。”
陳有方作為佐二官,與范進這個縣令雖然是直屬上下級,但是一般而言,也具備敵體相待的資格。拍衙拜印時,佐二官先要參拜主官,主官隨後也要參拜佐二,以表示兩人不分尊卑。
縣丞的考績掌握在知縣手裡,知縣自己則需要到吏部去銓敘述職,這期間所有的公事都要由縣丞代管。像是雲南那種偏遠地區,主官往往把時間耽擱在往返於任地與京師的路上,具體工作都是縣丞在負責。所以兩下的關係非常重要,如果合作不到一起去,對誰都不是舒服的事。
陳有方跟范進的差距在靠山,他是靠自己的能力,一點點奮鬥到這個位置上,和范進這種大佬關照直接空降下來的官沒法比。兩下單獨對面時,氣場的差距就很大。范進一邊看著那些揭貼,一邊吃著零食,樣子很不莊重,沒有什麼官員體面。陳有方則不停地用手帕擦著汗水,不知大老爺葫蘆裡賣什麼藥。
“這些食物是本官回城時,鄉親們送的。是送的,不是搶的,我想給錢,也沒人肯收。有些上了年紀的人直接就說,給錢就是看不起他們,所以沒辦法,只好收下了。好在這些東西加起來也不值多少錢,告到哪裡我都不怕。除了這些,還有活雞、活鴨還有些鵝,足夠我吃好幾天。你猜他們為什麼送我吃的?”
“卑職不知……”
“因為我給他們撐腰啊!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你怎麼出來做官的。老百姓的思路很簡單,誰幫他們省錢發財,他們就支援誰。我丈量土地,把過去派到他們頭上的役派給大戶,再告訴他們,以後要麼服役,要麼交錢,只要做一項就行。誰如果兩項都要,他們就把誰打個半死送到縣衙門,你說他們支不支援我?”
“堂尊愛民如子,是我上元百姓之福。”
“愛民如子說不上,只是儘自己的本分罷了。我現在沒成親,沒有自己兒子,但是好歹有個乾兒子。如果有人敢騙我乾兒子的錢,我肯定打斷他的腿。但是眼下有人坑上元百姓的錢糧,我卻只能砍掉兩個腦袋,這還要看上憲衙門是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