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二十章 復仇的烈火,我要當球長,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公有制為主體的人民公社,或者也可以叫做集體農莊,就與儒家理念有隱隱的相符了。計劃經濟也很受三傑的肯定,因為這讓他們的‘力量’更能夠按照他們的思想去演化和發展,最後的先重後輕也很符合實際。

不先發展鋼鐵軍火重工業,三傑這個小勢力就沒有存在的基礎。

這幾點都太符合‘三傑’的心理了。

只不過讓陳鳴吃驚的是,沒有經過時代大洗禮的安南老百姓太油滑了一點了。

河內不比北鄭,雖然河內那一塊地盤是絕對的魚米之鄉,但大多數控制區域是連綿的山地,又因為戰爭的創傷,河內的糧食產量是無法滿足自我的需求的。

陳鳴之所以部隊北鄭下手,就是因為北鄭雖然對民間的壓榨很厲害,但北鄭的土地更適合農業種植,地盤中至少可以保證糧食所需。而河內都督府卻需要年年從外進口糧食。

可是因為大鍋飯的緣故,就如同兔子當初遇到的一系列事情一樣兒,糧食的浪費,做工時候的磨工,光出工不出活等等原因造成的糧食緊張問題和生產效率低下問題,都是三傑及時發現問題後想去解決卻無法解決的事兒。

短期裡還不顯,當時間放長到三年、四年,幾十萬張嘴巴的壓力讓河內如肩膀上擔負了一座泰山。

因為在糧食需求量不斷增大的同時,河內控制區域裡的糧食產量在不斷縮小。並且最初的採礦、冶金和伐木業在有了爆炸式的增長之後,很快產量就陷入了瓶頸,並且月月下挫。

最重要的是,河內重點發展的採礦、冶煉和伐木業雖然吸納了不少人力,但很多人都是隨著三傑一塊落跑諒山的人,而安南本地的老百姓就獲益不大了。

前者從事的又是勞動力,並且冶金和軍工方面,河內需要南京的大量資源,後者也不是天上掉餡餅,是需要付出金錢的。而沒錢就用糧食和金屬、木材來換。

本來河內在前兩年的形勢還堪稱大好的。不管是農業、工業,還是漁業、林業都有長足的進步,但是進入了承天九年,各項指標的逐月減退,就讓陳杰仨傷足了腦筋。

河內並沒有感覺著線路問題不對,因為頭兩年財政突飛勐進時的喜悅讓三傑實在無法忘懷,至今都時不時的從他們腦子裡冒起。

短短的兩年裡,他們鋼鐵廠、冶金廠有了,槍廠、炮廠和火藥廠也有了,甚至還自己搞了一個規模中等的造船廠。這種實力突飛勐進的爽感讓三傑記憶猶新。

而且如今局勢的翻轉,在三傑眼中完全是安南人道德水準出了問題,而不是‘路線’有錯。

如果那些安南人,當然還有跟隨著他們從北邊逃入山裡頭的華人,能夠保持當初時候艱苦奮鬥、不驕不躁之作風,河內的實力和局面肯定不是眼前的破樣子。

而是會如最初的那兩年一般繼續的突飛勐進。

想一想河內的軟硬實力,要是如當初那樣一年一個臺階的上升,這幾年下來,他們的力量會發展到多麼強大的地步啊。

只不過南京不會再給他們時間了。

對於陳鳴來說,河內這幾年改革暴露出的問題,已經可以匯總成厚厚的一大摞研究資料了。

‘儒家大同’的路線明顯出了問題,而且單靠自身是難以解決的。

河內對於一系列的情況懲處手段不可謂不嚴,但沒個卵用。

而關於安南百姓‘道德水準’低下的問題,卻偏偏可以用儒家的一條理論來解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為什麼安南百姓普遍表現的道德低下?那是因為他們家的糧倉還沒有堆滿,他們的衣食還沒有得到滿足。而怎麼才能倉廩實、衣食足呢?

試看如今的國際局勢和世界環境,單靠儒家的那老一套,顯然不夠用。

沒有陳漢崛起,驅逐西洋,不知道什麼時候洋人就打到中國了。那安南、暹羅、日本、朝鮮還能保住自己的獨立自主和國家權益嗎?

別忘了,晚明時候的西班牙人都搞出了一個征服中國計劃。雖然這很可笑,很無知,但是這份計劃配合著明末時候,發生在東南沿海的一系列海戰,無不顯露了歐洲人的勃勃野心。

明英虎門海戰,明葡西草灣之戰、明葡屯門海戰,明荷料羅灣海戰……

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規模最大的料羅灣海戰,都發生到崇禎六年時候了。在明朝即將滅亡的時候,鄭芝龍手下的戰船150餘艘,對戰荷蘭海軍方面主力戰艦共十一艘,另有旗艦密德堡及一艘中國戎克船打狗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來了!

一蓑煙雨任書海

相府毒千金

月亮上的葉子

素女尋仙

刺嫩芽

少年歌行之我的師姐是千落

小當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