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二九章 奪城,躍馬大唐,大蘋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天時間,成都城中紛亂逐漸平息。兩天時間裡,除了一百多名官員為了他們的前途而投機離開成都前往新皇所在之地外,便只有約莫三萬多百姓也離開了成都。王源沒有做任何的勸阻,因為毫無必要。
雖然紛亂平息,但是城中的訊息卻更是混亂。話題從新皇即位之事變成了新皇帝位的合法性的議論。不知從何處流傳出來的訊息在街面上流傳,說李瑁的帝位並未得到太上皇的許可,而是李瑁叛父自立之舉。說太上皇因為不想大唐內部在此時內亂,所以便只能忍氣吞聲的宣佈退位。這樣一來,李瑁立刻變成了人們暗中唾罵的物件,雖然玄宗威望大減,但李瑁此舉犯了大忌諱,背叛君父,趁著大唐紛亂之時攫取皇位之舉顯然是一種卑鄙之極的行為。
這些流言自然是出自於眾皇子的刻意散佈,不僅民間流傳這些流言,連皇親國戚,官員衙門之中也開始私底下議論紛紛。聯絡到李瑁登基前的毫無徵兆。聯絡到李瑁登基當日陛下的舉動,這種訊息很快便被眾人認為是事實的真相。流言傳播的速度之快讓人咂舌,數日之內,蜀地河西隴右等地都已經紛紛揚揚。就連退位後深居不出的太上皇李隆基也聽到了這樣的訊息。只是他已經是太上皇,對此也無能為力,只在一日召見眾皇子和皇親國戚們進行了一次內部的澄清。但這樣的澄清其實是蒼白無力的。
滿城緋緋之中,李瑁的另一份聖旨抵達成都。這份聖旨中對於成都舊朝各機構的人事沒有任何的變動,反而以安撫眾官員安於政務,要求他們不必急著前往靈州見駕,一切等待朝廷的聖旨。也就是說,成都的政事堂六部官員沒有遭到任何的替換,那麼王源便還是相國,所有的其他官員也一概在原來的職位上待著。這讓許多官員覺得很是意外。畢竟新皇即位,官員們是一定會換了一茬的,卻不知為何李瑁為何沒有這麼做。
王源卻是心中明白的。此刻李瑁正準備攻下長安,在長安沒拿下之前,他是不會做出朝廷機構官員的任免調整的。一來他無暇考慮這些,二來也是為了穩住人心。特別是自己,手中握有重兵,此刻無論李瑁心中是如何想將自己的相國之職免除,他也要考慮自己會不會因此而有過激的反應。但如果他拿下長安,一切穩定之後,那便會毫不猶豫的對舊朝官員們進行撤換了。而且唯有拿下長安,他才能穩坐寶座,真正的成為大唐的主人。長安是京城,他收復的長安便收復了人心,到那時事情便好辦多了。
王源沒有理會這些紛擾,這兩日他抓緊做了些安排的工作,重點是木棉山嶺的鐵礦開採的落實,他比任何時候都希望能儘快開採出足夠的鐵錠,鑄造出大量的鐵炮來。這些東西才是未來火拼的保證。同時,針對鹽湖開採已近乾涸之事,王源也火速做了安排。
一個月前,王源得知野牛城鹽湖已經快要告罄的情形後,便立刻下令野牛城的守將派出人力在野牛城方圓數百里的範圍內進行尋找替代之處。終於在野牛城轄區之外的吐蕃境內發現了一處小型的鹽湖。雖然儲量不大,不到原來的鹽湖的三分之一,但解眼前的燃眉之急是足夠了。
但那鹽湖是屬於吐蕃國的領地,強行開採是不成的。王源命人與吐蕃人協商,准許開採鹽湖。吐蕃人在經歷了幾年前被大唐兵馬打遍全境,差點兵臨邏些城的劇變。之後大丞相倚祥葉樂和王源達成了和議,輔佐新贊普赤德松贊即位。又集全國之力平息了蘇毗王沒陵讚的叛亂。這番折騰,讓原本強大的吐蕃國衰弱之極。這幾年正在休養生息恢復國力。若是在以前,大唐內亂正是他們絕佳的機會,他們一定不會袖手旁觀。然而現在他們卻根本沒有餘力參與其中。不僅如此,每年他們還要按照和議供給大唐的三百萬貫的賠款,這對他們也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當野牛城的神策軍守將代表王源提出要將那座小鹽湖歸於大唐開採的時候,倚祥葉樂敏銳的感覺到這鹽湖對於王源一定很重要。如今的王源已經是大唐相國,他有權利作出一些決定,於是倚祥葉樂便以此為由提出減免賠款的條件。
開始王源嗤之以鼻,對於吐蕃這種敲竹槓的行為王源不予理睬。但現在形勢劇變,李瑁登基之後,王源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即便減免這三百萬貫的賠款損害了大唐的利益,王源也不會在乎了。而且現在王源得到了秦國夫人和楊玉環的傾力資助,於財力上已經擺脫拮据,自然不會在乎這區區三百萬貫了。
所以,王源在這兩日時間召見了吐蕃在成都的使者,迅速與之簽訂了減免賠款的協定,換取了野牛城西北那座小鹽湖的開採之權。王源下令野牛城的守將率領開採鹽湖的軍民立刻開始著手開採小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