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風月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7章 入城,抗戰之還我河山,漢唐風月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個城區,都成為了第三特種小隊的獵場,能去增援南門的日軍,最終不到200人,最少有三分之一,在來自黑暗中子彈的襲擊下,倒在行軍的路上。
雖然聽到有槍聲,但沒有日軍小分隊前去增援,他們接到的軍令是增援南門。
可是,就算他們氣喘吁吁的跑到南門,又能怎樣呢?
十五分鐘的時間,對於已經將城牆炸開一道十米寬缺口的刺刀營來說,已經足夠他們攻進城內了。
在城牆上防守的日軍不是沒有做出自己的努力,可是,他們曾經引以為豪的火力對於刺刀營來說實在是太過單薄了。
唯一的一挺92式重機槍剛開火沒超過兩分鐘,就被準確而至的上十發迫擊炮彈給送上了天。輕機槍稍微強點兒,冒著危險露頭打上一梭子,就立刻抱著機槍轉移,存活的時間比重機槍要長上那麼一些。
可是,這些以工兵聯隊技術兵種組成的防禦日軍們,恐怕從來沒有如此痛恨過自己的軍工專家們。他們所使用的歪把子輕機槍的三十幾厘米高的槍架實在是太高了,想架著機槍射擊,射手的整個身體幾乎都會暴露在敵人的視線中。
如果是己方的火力強能壓制住對手,那倒也罷了,可是,人家的機槍子彈都幾乎能將牆垛給打爛,還要架著輕機槍和別人對射,那完全是找死。不用槍架,就架著機槍順著射擊口和人家對射,那簡直是搞笑,機槍劇烈的震動導致子彈都不知道飛那兒去了,那還不如不打來得更輕鬆點兒。
幾乎不用被迫擊炮轟擊,日軍輕機槍射手連續被擊殺幾波之後,唯一剩下的兩挺輕機槍竟然沒人再敢去碰了,誰用誰死不是?
沒了重機槍又沒了輕機槍,光憑三八大蓋,就想擋住刺刀營一個步兵連的步伐?想都別想。
刺刀營步兵一連對於日軍城牆的攻擊,其實並不是全連一窩蜂的快速突進,而是一個步兵排在前,一個步兵排在後,火力排卻是吊在最後。
因為,他們並不是採用的國軍最常用的散兵線衝鋒前進,不過二百米的戰線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窄了,根本無法放下兩個步兵排。
一個步兵排兩個步兵班一個稍稍在前,一個稍稍落後,火力班在側後,三個班之間形成一個大三角形。
而步兵班的每個步兵間隔3到5米交錯前進,如果從天空往下俯視,可以很清晰的看見一個步兵班的前進陣型,從前面看是個倒三角,左右各有一個三角,而三個三角又組成一個大三角,每個點間距30米左右,邊距保持45o傾斜。
三個班形成一個大三角形,如此迴圈往復,三個排、三個連,甚至三個營。
在步兵班形成的這個戰鬥三角形的中間,手持索米衝鋒槍的班長和班用輕機槍小組及火箭筒小組呈直線。
已經裝備了半自動步槍的獨立團,幾乎已經達到未來共和國七十年代末期裝備水平。第一個進攻三角是由攜帶著索米衝鋒槍的班副帶著兩名裝備半自動步槍的步兵,側翼保護他的是由攜帶半自動狙擊步槍的精準射手帶著的兩名步兵,而另一個側翼則是三個裝備半自動步槍的步兵。
九名步兵在攻擊狀態下,30秒內,能向敵軍噴吐出超過150發子彈,幾乎已經相當於日軍一個小隊五十人所能傾瀉出的火力值,而且,這還只是輔助火力。整個步兵班最犀利的,是位於三個三角最中央的班用輕機槍和另外一杆索米衝鋒槍,30秒的時間,輕機槍和索米衝鋒槍,就可以射出超過200發子彈,僅是從射出子彈方面,一個步兵班在攻擊狀態下30秒的火力值就可以達到近400發子彈的射擊量。
反觀日軍一個54人步兵小隊,兩挺輕機槍加上40多名步兵,30秒內,射出的子彈合計不過超過400發。要是一個人數和獨立團步兵班相當的小分隊,那更是早就不知道被秒殺到哪兒去。
火箭筒小組更是大殺器,雖然射程稍近,但150米的射程,足以保證步兵班在攻擊前進過程中擊毀步兵班前方的土木工事了。
這,就是未來共和國在機槍富裕後改進的新三三戰術,獨立團的官兵們已經在dp班用輕機槍裝備部隊後和藍軍部隊實戰演練過許多次。
其核心不僅保持了原有三三戰術的靈活性和多層次性,還保證了班組火力的核心,所有進攻防禦都是圍繞輕機槍和火箭筒火力組為中心點,看似有些雷同於此時第三帝國的機槍班組戰術,但卻更多的保持了步兵的靈活性。
這是一種火力分佈層次分明,又相互卸掉的完美攻防陣型,沒有了西方目前廣泛用於散兵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