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風月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8章 論戰(2),抗戰之還我河山,漢唐風月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部將死守雪花山,並伺機反攻井陘縣城,絕不讓日寇將井陘縣城當成攻擊我防區的橋頭堡。”趙中將的手指重重點在地圖上,豪氣干雲。

“雪花山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工事亦修建不易,若日寇以重炮和飛機轟炸,恐部隊傷亡太大。趙將軍,恕我直言,此處恐不應死守。”未來共和國大將沉思片刻,出言勸道。

對於已經接受太祖他老人家“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存地失人則人地皆失”攻防理念的未來大將來說,顯然是不贊成以重大傷亡死守,更傾向於應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

但趙壽山卻是搖搖頭,目中泛起一絲蒼涼,斬釘截鐵的道:“陳老弟你說的很對,但我卻不能不這麼做,我第十七師所屬盡屬陝西子弟,山西之畔既是陝西,若山西有失,則陝西門戶盡失。若我部以傷亡過大就不能據險而守,那何軍來守?”說完,再嘆一口氣道:“七七事變我部自隸屬於五十二軍指揮以來,在河北境內一退再退,直到前幾日保定之戰,我軍雖欲死戰,但竟然友軍盡退,我趙壽山雖有殺身成仁保家衛國之決心亦徒呼奈何,只能再退入山西。現在,有你們在,我部一萬二千餘人若再退,國人將如何看額?陝西眾父老鄉親又如何看額?”

雖然他沒有說得太明白,但劉浪還是聽明白了他的意思。對於這位為抗日統一戰線而發動“西安事變”的西北軍中堅將領來說,抗日前線上他所率的部隊一退再退,而平津之地乃至河北全境盡入敵手的打擊是巨大的,他想死守雪花山,亦是有證明西北軍不是孬種的意思。

如果西北軍所屬不在抗日戰場上打出點兒名堂,那一年前的“西安事變”無疑就是西北軍和東北軍最大的笑話。你自己抗日都不積極,你還扛著所謂的抗日大旗去“綁架”最高領袖?

“如果雪花山失守,我部還有一處退路,退守乏驢嶺,在這裡我們會建起第二道防線。”趙壽山再點點地圖上距離雪花山並不遠的一處位置。

劉浪心中微嘆。

曾經的時空中,這位愛國將領亦是如此選擇的。

劉浪知道他的決定意味著什麼,可他這位眼前有些書卷氣但卻極為有血性的陝西漢子卻並不知道,他這一決定,造就了中國北方戰場上最慘烈的一場狙擊戰,讓他麾下上萬陝西冷娃再也回不了家。

一個近一萬三千人的滿編師,傷亡高達萬人,傷亡比幾達百分之八十才撤下火線。

不過,經此一戰,西北軍第十七師名揚天下。雖然第十七師一個師幾近覆滅,但打出近3比1的傷亡比,裝備著飛機和大炮甚至還有坦克的日軍亦損失慘重。焚燒陣亡者屍體的百花溝上空的濃煙遮天蔽日,五天五夜才完全散盡。

而之所以趙壽山會選擇這樣兩個要地做為他的阻擊陣地,是這兩處陣地太過重要。

如果說雪花山是娘子關之正前方的一道屏障,那乏驢嶺就是娘子關右側的門戶,乏驢嶺一失,娘子關就成孤關,右側完全袒露在日寇的兵鋒之下。

乏驢嶺,一個很奇怪的名字,但卻有一個很美麗的傳說。

古時候,張果老與柴榮趕著驢子,馱著太陽和月亮,用車載著太行、王屋、中條、呂梁四座名山,前往忻州,走到乏驢嶺時,由於道路太難行走,驢子困得拉不動了,驢車也翻了,張果老他們只得住下來。乏驢嶺由此而得名。

張果老趕的驢車都翻覆了,可見乏驢嶺是多麼陡峭險要的處所。所以,自古以來,華北一有戰事,軍隊就會據守這個關隘。

《防禦紀要》記載:“乏驢嶺,戍守處。”自古以來,即有“欲取娘子關,必奪乏驢嶺”之說。因此,若日軍要進攻娘子關,那乏驢嶺是日軍志在必得的要地。而趙壽山的第十七師退守此處,從一開始就註定要跟日軍惡戰一場,決不可能全身而退。

當然了,劉浪亦深知第十七師以一師之力獨守兩大要地其中之奧妙。一來,以趙中將馬首是瞻的第十七師有決心報國的願望;二來,卻是光頭校長某些不可名狀的小心思。

很簡單,西北軍不僅是雜牌軍,更是發動“西安事變”將其囚禁的“元兇”,迫於世人的壓力在回到首都之後光頭大佬只是將兩個始作俑者分別幽禁並將第十七路軍縮編,但對兩軍憤懣之心猶在。

所以,此處戰場,第十七師只能以一師之力硬抗了。防於戰場兩翼的中央軍,是不會給他增援的。

曾經的時空中,趙壽山師撤出乏驢嶺戰鬥時,已經血戰了九個晝夜。第十七師在此役中傷亡慘重,一萬三千人的官兵,拼得只剩下二千七百餘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黃天亂世

光鶩

籃壇大流氓

超級麥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