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一八章 武官,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得不說,在大漢的所有地方部隊中,就數東吳子弟兵的戰鬥力最強悍,東吳子弟兵的戰績最輝煌。
當然了,如果幷州軍如果沒有和西涼軍合併混編的話,單論個體實力來說這兩支地方部隊都算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但是在被董卓強行混編後,幷州軍和西涼軍並沒有發生什麼良好的化學作用,反而戰鬥力被不斷削弱,最後都在內耗中逐漸消亡。
因此,東吳子弟軍絕對是孫堅發跡的最大保證。
如果沒有江東子弟軍的幫助,孫堅就不可能成為歷史上的那個江東猛虎孫文臺了,至於孫仲謀與孫伯符,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出息了。
所以,劉鑫現在拉孫堅一把,看似幫助了孫堅,實際上卻是讓孫堅失去了未來。
因此,劉鑫並不打算出手幫助孫堅,不過劉鑫還算會幫孫堅開啟名氣,讓孫堅少走一些彎路,再者說了,劉鑫也不想讓孫堅和袁術取得聯絡,讓孫堅和歷史上一樣成為袁術的部下。
想到這兒,劉鑫的表面功夫還是要做全套,於是乎劉鑫滿口答應道:“這事沒問題,我相信文臺兄的能力,不過現在說這些事情還為時尚早,我現在還沒有能面見當今陛下,落實我的身份,所以文臺兄還請等我一段時間,我一定會將文臺兄引薦給合適的人。”
孫堅立馬笑著點了點頭,開口說道:“那就多謝劉仙師了。”
周異也適時站了出來,笑著說道:“好了,我們進去吧,宴會已經準備好了,大家先用餐吧。”
劉鑫和曹操與袁紹三人,自然是跟著周異三人進了主廳就餐,而姜維等人則是在周府一位管事的招待下,在一間偏廳就餐。
周異府上準備的宴席,自然是大漢傳統的分餐制度,也就是一人一份菜,一份酒水,然後排排坐,各吃各的。
而周異準備的飯菜對於劉鑫來說,就是傳說中的黑暗料理,當然了,也可以說是十分原生態,少鹽寡味,儘量保證了食材的原滋原味。
因此,劉鑫一臉微笑的吃下了這些並不對胃口的飯菜,不過飯量小了一大半。。。
在宴席上,劉鑫也得知了更多關於孫堅的訊息。
孫堅今年才二十五歲,從小學習家族中的兵法與武藝,因此不論是單挑還是兵法推演,整個吳郡都沒有人都夠勝過孫堅。
不過孫堅對於兵法之外的書籍毫無興趣,因此孫堅對於四書五經一竅不通。
當然了,術業有專攻,在大漢可沒有北宋那般重文輕武,因此孫堅並不覺得自己不懂四書五經有什麼不對的,反而引以為豪,孫堅覺得讀書並沒有什麼卵用,反正在孫堅看來,拳頭硬才是硬道理。
至於如今的大漢,實際上武職官員的實權遠在文職官員之上,尤其是在西涼幷州這樣的邊疆區域,名義上刺史是一州主官,掌控著一州地區的軍事政治,但是實際上的主權人還是那些封邊大將,他們兵馬在手,怎麼可能會甘心聽刺史的話呢?
而且在邊疆地區,與異族的衝突時有發生,甚至偶爾還會發生小規模的戰爭,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將們自然是藉機抬升自己的地位,架空當地刺史的權利,因此西涼等地的刺史早就成為了傀儡。
至於其他地區的校尉縣尉等官員,他們也是擁兵自重,與同等品級的官員相比,地位高出了不少,尤其是在那些局勢不穩定的地方,校尉縣尉甚至已經取代了太守縣令,在當地發號施令。
到了朝廷中央,大漢三公在名義上屬於最高階別的官職,但是說到話語權,還數大將軍何進,何進現在已經自認為是百官之長,每次朝會時都很自然的站在最前面了,袁逢都只能表示無可奈何。
當然了,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袁逢等人的注意,武官與文官的權利對比就像是一個天平,一邊地位的提升,就代表這另一邊地位的下降。
而袁家和弘農楊家這些大漢頂尖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是走的文官路線,家族成員從事武官的基本都是庶出旁系,因此武官地位的提升,自然是影響到了宗法制的權威,畢竟庶子旁系的官職地位凌駕於嫡出本家之上,這不是在打臉嗎?
至於讓家族的嫡系成員棄文從軍,開始將重心放在軍隊上,那不是開玩笑嘛。
雖然現在還沒有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但是如今儒術正盛,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
而且前面也提到過,如今大漢所有的文化知識,可以說都掌握在這些世家大族手上,因此世家大族在從事文化活動時都有著buff加成,有著天生的優勢,所以走文官路線可謂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