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一二章 劉備的貴人,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這聽起來好像是有點倚老賣老,但是實際上東漢末年還真的缺乏像盧植這樣有能力,有想法的老人來平定亂世。
盧植和王允兩個人是很像的,但是盧植又不如王允那般死板,拘泥於一定的格局之中,盧植更加重視於變通,從願意出山輔佐袁紹這件事就能夠看出,盧植是真的想要平定亂世,因為那時雖然只有董卓一人在為禍大漢,但是在暗地裡的各方諸侯,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諸侯想要效仿董卓,或是自立為王。
就像歷史上的劉焉,馬騰等諸侯,雖然他們的地盤都是遠離會盟地酸棗,所以只是來掛了一個名頭,完全一副你們先打,出一個兵算我輸的架勢。
要知道劉焉與馬騰的部隊都位於洛陽的後背地區,雖然董卓在西涼地區還屯兵不少,但是主力部隊還是都已經去了洛陽前線,馬騰如果真有起兵討伐董卓之心的話,完全可以帶兵攻打董卓在西涼的大本營,無論是正面進攻還是打游擊,都可以牽制住董卓的注意力,給在洛陽前線的諸侯聯軍制造機會。
至於劉焉,更是能率領大軍從漢中直達洛陽城下,只要配合得當,完全可以與諸侯聯軍包圍洛陽,再加上馬騰在西涼地區到處搞事情,董卓必定會顧此失彼,陷入混亂之中,到時候就算不能擊殺董卓,至少也能重創董卓,逼迫董卓退守西涼,而不是繼續佔據長安負隅頑抗。
總而言之,如果歷史上的諸侯聯軍真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而不是一個個瞻前顧後,出工不出力,恐怕董卓早就被趕出洛陽了。
不過如果沒了董卓,恐怕也就沒了之後的諸侯亂世了,畢竟如果不是董卓這人將大漢天子的威嚴從天下踹到了地上,恐怕其他諸侯也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擴張自身的勢力,一個個都明裡暗裡的動些小心思。
當然了,董卓亂政時期以及隨後的長安之變,郭李二人攻下長安的這段時間裡,眾多大漢重臣相繼去世,而這些老臣可都是大漢絕對的忠臣,而且一個個聲名顯赫,在大漢的地位極高,就連董卓這樣肆意妄為的大魔王,也只是為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才用漢獻帝取代了劉宏的王位,平時董卓對這些大漢老臣也算是禮遇有加,就算被罵了個狗血淋頭,董卓也沒敢拿這些大漢老臣如何如何。
而到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期,雖然曹操沒有像董卓那般做出夜宿龍床的荒唐事,但是在對漢獻帝的控制上,可是比董卓還高了幾個檔次,可以這麼說,曹操的所作所為可是比董卓還要惡劣幾分!
而這其中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漢獻帝身邊的大漢老臣已經不多了,只要拿出董卓時期的朝臣名單與曹操時期的朝臣名單進行對比,就可以發現差距有多麼巨大了,這完全就是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表演名單與某個二流地方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差距!
一邊是群星璀璨,隨便拿一個人出來都是大漢數得上名號的存在,放在另一邊就是臺柱子了;而另一邊就是一群勉強能叫的上名字的人,而且他們的名聲都只是來自他們的官職罷了。
而到了曹丕主政的時期,中央朝廷裡的官員基本上就是大貓一兩隻,然後跟著一群打醬油的,因此曹丕才能順利的逼迫漢獻帝“退位讓賢”,曹丕得以上位成功。
由此可見,這些大漢老臣對於大漢王權的作用有多重要,可以說沒有這些大漢老臣的支援,大漢朝廷也不可能苟延殘喘數十年。
而在這些大漢老臣中,拋開他們的出身,能力最強的便是盧植這位文武全才,可惜盧植的仕途並不順暢,基本上沒有就沒有當上過什麼高官,沒有機會發揮他的能力。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盧植的出身並不好。
說到了盧植,劉鑫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按照現在的時間點來說,劉備應該也快前來洛陽,拜入盧植門下學習了吧。
在劉鑫的映像裡,雖然已經不記得劉備是在何時來到洛陽,也不知道這時還只是白身的劉備,是如何忽悠到盧植收他為徒的,但是仔細一想,如今盧植已經在洛陽城內擔任尚書一職,那麼按照天道一如既往不靠譜的性格,恐怕劉備很有可能已經在洛陽城內了,至於有沒有拜師盧植,那就五五開了。
很多人以為劉備之所以能發家,是因為遇上了關羽和張飛這兩位三國猛將,這也成為了劉備在三國時期安身立命的保證,再加上那兩位商人的支援,劉備才得以拉出了一支部隊,從黃巾起義中分了一杯羹。
但是,劉鑫覺得劉備真正的貴人,其實還是盧植。
盧植雖然官位不高,但是在文士圈子裡的地位可不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