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八四章 董扶的推薦,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扶點了點頭,沉思了一會兒之後,笑著對劉鑫說道:“如果王爺你需要的是文士型別的人才的話,小老兒能夠為王爺你推薦許多的益州名士,如任安、王商、陳實、祝龜等人,他們都是當代益州文士的代表人物,而且小老兒在他們哪裡也算是有幾分薄面,所以如果由小老兒去聘請他們出仕為官的話,成功率應該在八成以上。”
劉鑫點了點頭,八成以上的成功率如果換在遊戲裡,那就相當於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了,除非遇上某些特殊的情況,否則是不可能招攬失敗的。
而且正如董扶所說的那樣,董扶提出打的這些文士都是當代益州的重要人才了,畢竟益州的人才說實話也是不少的,但是一個個都選擇隱居,避不出世,所以導致益州人才稀缺的假象,如果深挖的話,還真能湊出一個不錯的陣容來。
當然了,這說的都是文士,益州的武將真的是有些拿不出手,帥才雖然還有那麼幾個,比如黃權張任還有嚴顏,而武將基本上就都是一些二流水平了。
劉鑫在聽完董扶的話後,便笑著說道:“董侍中,還請你為本王詳細介紹一下這些人吧,畢竟我還真不認識這些文士,畢竟董侍中你也知道本王這才剛剛回到大漢。”
董扶笑著點了點頭,他自然是知道劉鑫剛剛來大漢,不知道自己剛剛開口說的那些人的名字。
於是乎,董扶開始為劉鑫介紹起這些人來,“首先我想給王爺你介紹的是任安,正如王爺你知道的那樣,在益州小老兒我正是和任安齊名的,而且我們都是廣漢綿竹人,並且還是師出同門,都是在大儒楊厚門下學習的。”
根據董扶的敘述,劉鑫也算是知道了任安的為人與經歷。
任安出生於公元124年,如今也有六十五歲的高齡了。
而任安字定祖,廣漢綿竹人,在年少時便師從益州當地著名文士楊厚,並在楊厚門下求學多年,然後由於任安勤奮努力,學業非常優秀,所以為了進一步深造,任安在楊厚的支援與推薦下,決定遠離家鄉,離開益州到京師洛陽入太學學習,用心專研儒家經典,並在《詩》、《書》、《禮》、《易》等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太學期間,任安很快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華,他對於各類的經典均能索隱探微,深研博取,受到太學中師生的好評和尊敬,甚至有人編出歌謠來稱讚任安為“居今行古任定祖”,即是誇讚任安具有古人的高節。
任安太學結業後,便返回家鄉綿竹,曾先後應郡太守的邀請作郡功曹,然後受益州刺史徵召作治中,都是相當重要的職位,但是因為東漢政局的日益動亂,貪官汙吏如魚得水,而像任安這樣清高的文士自然不可能與之同流合汙,所以不久之後任安就選擇棄官還鄉,隱居綿竹教授學生了,並且有不少學子慕名而來,十分踴躍。
而在任安他所教的學生中,也出了不少有名的人才,劉鑫知道的就有成都人杜瓊,梓潼人杜微,郫縣人何宗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任安的學生以後基本上都成為了蜀漢政權時期的名士。
後來,益州舉薦任安為孝廉茂才,當時的大漢太尉也再次徵聘他去朝廷任官,並任博士,而且幾次派遣公車接任安去洛陽,結果任安都以身患疾病不能出任為理由,一概拒絕了。
當然了,劉鑫也知道任安在劉焉入蜀之後,被董扶推薦給了劉焉,而且也深受秦宓的推崇,而等到劉備入主蜀地之後,秦宓還和諸葛亮討論了益州文士,其中就有任安,而秦宓對任安的評價則是“記人之善,忘人之過”,可見任安也是一名深受益州文士愛戴的人物。
所以劉鑫覺得,像任安這樣深受益州文士愛戴的人物,自然能招攬到最後,不能招攬到也得“供起來”,畢竟這任安也算是益州文士的一面大旗了。
於是乎,劉鑫點了點頭,對董扶說道:“董侍中,這招攬任安任老先生的事情還得董侍中你多費心了,儘量爭取讓任老先生出仕為官吧,如果任老先生實在是身體不佳的話,還希望董侍中你能說服任老先生擔任一個虛職,本王也會給任老先生一筆俸祿,就當做是本王代益州學子給任老先生的養老費吧。”
董扶聽劉鑫這麼一說,立馬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那小老兒就先替任定祖向王爺你謝過了,小老兒一定會盡力說服任定祖出山的,話說這第二個我想要給王爺你推薦的益州文士,名叫王商。“
王商,字文表,也是廣漢人,曾經遊學過大漢的很多地方,所以學問廣博且見多識廣,而董扶之所以會推薦王商,最重要的還是王商在益州的關係網極大,幾乎和益州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