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九六章 弘農楊家,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史料記載,如今的周瑜應該是一個七八歲的正太,加之又是劉鑫的小粉絲,劉鑫覺得自己還是有希望把周瑜“拐賣”回成都的。
而且關於周異的“病死”問題,劉鑫更加傾向於陰謀論,所以為了周瑜,劉鑫也不介意救周異一命了。
所以,劉鑫覺得如果自己能把周瑜和周異“打包”帶回成都,那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不過劉鑫也算是知道大漢人民的思想情節,所以劉鑫覺得“打包”帶走周異一家的可能性並不是太大,就算自己透過“預言”的手段將周異可能在幾年後“病死”的訊息說出來,周異可能也是會選擇返回江東老家吧。
這就很麻煩咯。
不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但是現在能搭上週異這條線的話,那劉鑫也算是與當朝太尉周忠扯上一點關係,日後在朝堂之上也能有一個人給自己說話了。
想到這裡,劉鑫突然一拍腦袋,自己怎麼還想著找人打聽王允的訊息呢,咋就忘了還有袁紹這個洛陽“本地人”呢?
劉鑫這也是和蘇佳一樣陷入了誤區,昨天在商量關於王允的事情時,竟然忘記了袁紹這個在洛陽待了那麼多年的“本地人”,而且袁紹也早已踏入仕途,雖然這幾年暫時辭官,但是對於最近大漢官場上的事務也算是略有耳聞,自己怎麼就忘記問他了呢?
想到這裡,劉鑫不動聲色的對袁紹詢問道:“對了,二弟你對當今朝政還有什麼瞭解嗎?”
袁紹雖然沒弄清楚劉鑫為什麼會突然問這個,但是依舊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嗯啊,我對當今朝政還算是有些瞭解,雖然我三年前辭官,但是一直對於官場發生的事情有所關注,而且在洛陽這個太子腳下,基本上官場如果發生了什麼大事小事,都不消三天的時間,就能傳的滿城盡知,所以我對於現在的大漢官場還是非常瞭解的。”
劉鑫點了點頭,袁紹這麼說劉鑫也就放心了,不過仍舊暗罵自己真是騎驢找驢,明明有袁紹這個情報員而不知道用。
於是乎,劉鑫裝出有些隨意的樣子,開口對袁紹說道:“原來如此,那二弟你先給我說說,如今的大漢三公是那三位?”
大漢三公即是司馬,司徒,司空,而這其中的司馬等同於太尉,在黃巾起義之後的東漢末年,司馬一職被置於三公之位之上,太尉替補進了三公之列,到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曹操將三公之位合併為了丞相,這也是曹丞相的由來。
其中司馬與太尉相當於大漢的軍事最高長官,何進這個大將軍在名義上還是屬於司馬的管轄範圍,但是在實際上何進根本就不聽從司馬的管轄,而司馬也沒有任何辦法處置何進,而且因為大漢各地起義不斷,地方部隊的自主權被逐漸放大,司馬的真正權利就越來越小了;至於司徒一職就相當於後世的丞相,主管各類政事,不過到了如今十常侍亂政的時代,司徒一職的權利不斷縮小了,畢竟政見不能上達天聽,司徒相當於被十常侍架空了;而司空則是大漢時期的監察御史,專門負責管理監督大漢的官員,當然了,如今的大漢官場早就是一池黑水,各種貪汙腐敗,濫用職權的官員層出不窮,由此可見司空是多麼的不作為。
所以如今的大漢三公,雖然地位看似崇高,權利極大,實際上的情況非常尷尬,基本上沒有多少實權,類似於一種傀儡狀態,或者說位於中央的高階官員,基本上都是處於一種尸位素餐的狀態,他們基本上不會做什麼實事,都在為自己的家族,為自己個人謀求利益罷了。
如此大漢,吃棗藥丸。
袁紹一聽,笑著點了點頭,開口對劉鑫說道:“大哥你這就問對人了,最近這兩年大漢三公之位變動的還挺頻繁的,我的父親袁逢如今就身居司空一職,而司徒則在去年換人,現在由如今名氣正盛的王允擔任,至於司馬一職則是由楊家家主楊賜擔任。”
劉鑫面色平靜的點了點頭,但是心裡卻是泛起了波瀾,沒想到現在這大漢三公之位與歷史上變動的那麼大。
袁家能在大漢三公之位中佔據一個位置,這也是在意料之中,劉鑫表示對此毫無意義,畢竟四世三公的名頭可不是用來說說的。
而提到四世三公,除了指代袁家之外,也能夠指代弘農楊家,因為弘農楊家在西漢丞相楊敞之後,其玄孫楊震官至太尉,號稱“關西孔子”,然後楊震其子楊秉、孫子楊賜、重孫楊彪盡皆位列大漢三公之位,用“四世四公”來形容弘農楊家才更加合適。
而這楊賜字伯獻,因為其父親楊秉官至太尉,且以忠正而聞名,又精通儒學,因而有許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