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一六章 馬元義與唐周,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元義,表字不詳,是黃巾起義前黃巾軍在荊州、揚州的大帥(即為總指揮)。

在公元184年的一月份,馬元義奉自己的師傅,也就是太平道仙師張角的命令,暗中進入洛陽進行黃巾起義的準備工作,馬元義的主要任務便是在暗中拉攏部分宦官(主要還是以十常侍為主)和禁軍官員,讓他們作為黃巾軍在洛陽的內應,等到黃巾起義之後,張角率領大軍揮師洛陽之時,這些內應便可趁機起事,裡應外合,張角就能更加順利的拿下洛陽,並且有機會俘獲漢靈帝,從而成功的謀朝篡位。

而且在這之前,張角已經吩咐過馬元義,他準備於公元184年的3月5日起事,值得注意的是,公元184年為甲子年,而三月五日為甲子日,所以張角發動黃巾起義時,發出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馬元義進入洛陽之後,便開始策反某些十常侍時,一開始事情進展的還算順利,有些十常侍已經答應了馬元義的請求,畢竟前文也有提及過,隨著漢靈帝的身體狀況山河日下,而且漢靈帝也毫不在乎,仍舊不加節制,所以十常侍們也開始擔心漢靈帝說不定哪天就駕崩了。

所以十常侍們也開始為自己謀求後路,張角正是看穿了十常侍們的這一想法,所以才敢安排馬元義進入洛陽策反十常侍,並且事情進行的很順利,十常侍中的封諝與徐奉等人已經接受了馬元義的策反,而張讓與趙忠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同意,但是也與馬元義維持著聯絡,並且沒有告發馬元義。

不過根據相關記載,在2月15日左右,馬元義突然遭到同黨唐周的舉報,漢靈帝問訊大怒,立馬下令抓捕馬元義,並在公元184年2月被捕之後,很快便被施以車裂之刑,於此同時被捕的黃巾教眾有千餘人,都以謀反的罪名被殺。

正是由於馬元義的失敗,迫使張角放棄了原定的計劃,決定提早於2月起兵發動叛亂。

而在張角原本制定的計劃中,攻下洛陽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被張角認為是決定黃巾起義成敗的關鍵!

張角雖然只是一個農民,但是也算有些見識,他很清楚自己信徒雖然眾多,但是能形成的戰鬥力非常想有限,再加上自己的信徒分佈在大漢各州,看起來的確是聲勢浩大,兵馬眾多,但是張角真正能控制的便是本部兵馬,也就是冀州地區的黃巾軍,其他州郡的黃巾軍只是在掛了一個名字,然後為冀州的黃巾軍牽扯官軍部隊罷了,張角也沒有指望自己能指揮這些黃巾軍作戰。

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一開始黃巾軍聲勢浩大,但是作為官軍總指揮的盧植,一眼便看穿了黃巾軍的本質,直接率兵攻打張角所在的黃巾軍主力,當黃巾軍的主力潰敗之後,其餘各個州郡的黃巾軍要麼投降解散,要麼落草為寇,總之黃巾起義就這樣結束了。

所以,預見了這一切的張角,知道靠著自己手上的部隊,是不可能與官軍打長期的持久戰,所以張角制定了一個完善的計劃。

首先便是確定黃巾起義的地點,也就是冀州,因為是張角的老家,也是張角最開始傳道的地方,所以冀州的張角信徒是最多的,有不少州郡縣城的官員也成為了張角的信徒,所以冀州便被選作為大本營。

之後張角便安排了自己的親信弟子馬元義,外出召集荊州和揚州地區的信徒,合計數萬人開始向鄴城移動,準備在黃巾起義之前與冀州的信徒會合,到時候就可以同時起義。

並且與此同時,長社、南陽、東郡、汝南等地也開始聚集了較多的張角信徒,並且開始在洛陽城內安插大批的信徒,這些信徒在負責製造輿論的同時,也等待著黃巾起義之後,張角帶領大軍兵臨洛陽時,他們便可以在城內製造混亂,裡應外合。

當然了,張角也知道光靠著那些信徒,是不可能拿下洛陽城的,所以張角才會讓馬元義進入洛陽策反十常侍,畢竟十常侍能夠影響到漢靈帝的決策,而且十常侍手中也掌控著一部分禁軍,能夠在黃巾軍攻打洛陽的同時,出手控制漢靈帝。

可惜張角的如意算盤打的再響亮,計劃準備的再周全,也沒有想到日防夜防,家賊難防,黃巾軍中出了一個叛徒。

這個叛徒便是唐周。

唐周是黃巾軍的成員,一說是張角弟子,也有人說是馬元義的手下,總之在黃巾軍之中也算是有一定地位的。

所以張角才會將唐周派往京城作為信使,與馬元義進行聯絡,然而這唐週一到京城之後便叛變了,直接告發了張角準備謀反,並且將馬元義的行蹤給供了出來,然後還把洛陽城內的張角信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