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零章 被歪曲的名言,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鑫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後才對來鶯兒說道:“來鶯兒,你也應該知道我來洛陽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祖上的地位與名分,這一點我是一定要做到的,不過陛下暫時還沒有召見我,我現在按理來說只不過算是一名胡商,又或是一名道士罷了,但是我想要給你一個體面的婚禮,風風光光的娶你為妻。”

劉鑫剛剛說完,來鶯兒便驚訝的問道:“什麼,劉公子你想娶我為妻,不應該是妾室嗎?”

劉鑫眉頭一挑,有些不解的說道:“什麼妾室?來鶯兒你可能有所誤會了,雖然我年紀的確比較大,已經二十九歲了,但是我到現在可還沒有娶妻生子,因為我這個人一直信奉著一條真理——寧缺毋濫,我再在西域並沒有找到我的真命天女,所以我就一直沒有娶妻生子的打算。”

來鶯兒捂著自己的小嘴,更加驚奇的說道:“劉公子,那你的父母難道沒有催婚嗎,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孟子所說的話在華夏古代也算是一句名言,不過這和孔子的那句“以德報怨”一樣,是屬於被斷章取義,曲解為了現在的意思。

按照孟子的原話,也就是記述的“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只要分析原文就不難發現,孟子說這句話的本意並非是我們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含義,劉鑫在翻閱各類資料時,認為所有解釋裡最中肯的應該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嚴重。

作為一個經歷了應試教育的劉鑫,在聯絡上下文,並且知道了這句話的背景後,便愈發肯定這樣的解釋。

因為在這句話的故事背景中,舜的父母與舜的關係並不好,所以劉鑫嘗試將原文翻譯了一遍——舜在取妻的時候並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的確是沒有盡做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將這件事稟告給父母,但實際上與稟告了父母是沒有多大的區別。

而到了東漢時期,有一個名為趙岐的經學家註解了《孟子》,並且特別闡述了這句話:“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毫無疑問,這句話變相歪曲了孟子的原話,作為一個還算出名的經學家,趙岐怎麼會犯下這麼嚴重的錯誤?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封建統治者服務。

自古以來,衡量國家強大與否的標準便是人口,比如說道某某朝代時,第一句便是在公元某某年,人口達到多少戶,總計多少人之類的。

所以毫無疑問,趙岐對於孟子這句話的註解,相對於原文來說,更加附和封建統治者的自身利益,所以受到了大力推廣。

而古代對於四書五經等經典的解釋權,都是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上,普通老百姓可謂是目不識丁,根本就不懂這些解釋是對是錯,但是隻要這句話的開頭加上“孔子曰”,“孟子曰”這樣的名頭,老百姓們便會將這句話奉為至理名言。

再加上普通老百姓的盲從性,這句被歪解了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只用了幾十年時間,便在大漢傳播開來,就算是來鶯兒這樣受到過一定教育的千金小姐,也被這句話給“洗腦”了。

劉鑫對此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不過好歹還算好的了,不像理學盛行的宋朝,竟然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這樣的口號,現代人所詬病的一些封建習俗,尤其是針對女性的各種束縛,基本上都是從宋朝開始的。

所以劉鑫最討厭的便是宋朝,覺得宋朝的那些所謂文人,放在現代就是一群“鍵盤俠”,“內鬥狗”。

話說回來,劉鑫可不想來鶯兒被這些莫名其妙的理論給洗腦了,於是劉鑫果斷搬出自己的便宜師傅——周公,藉助周公之口給來鶯兒解釋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實含義。

經過劉鑫的解釋之後,來鶯兒也算是恍然大悟。

劉鑫見自己的解釋很成功之後,便繼續說道:“我那時自幼便與師傅學習仙法,所以我父母對這方面的要求也不高,只希望我能娶妻生子便可以了,至於是何時娶妻生子,那就由我來決定了,所以我也一直將這件事擱置在一邊,而我從西域返回大漢可是花了五六年的時間,所以當我回到大漢的時候,已經快三十而立了,因此我也在想找機會該娶妻生子了,沒想到能夠在這裡遇見我的真命天女,我真的是十分高興。”

來鶯兒也羞怯的點了點頭,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棄少:從種田開始發家

青春我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