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2章 章,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鑫覺得,朱儁是一個典型的逆襲樣本,本來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平民,或者說是一個商人子弟,憑藉著自己的義氣與膽識,一點一點的成為一名大漢最著名的將軍。
但是,正式因為這樣的出身,朱儁在帶兵大戰方面,肯定是與皇甫嵩這樣的武官家族弟子不能比的,尤其是在打一些實力或是兵力較為懸殊的戰鬥時,朱儁的劣勢也就愈發明顯了,所以才會在與波才的戰鬥中,輸得那麼慘。
不過朱儁也不是一個固步自封之人,所以朱儁藉著自己與皇甫嵩之間的良好關係,很快就從皇甫嵩哪裡學到了不少的本事。
當時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突然起兵,自稱“神上使”,擁眾數萬,殺起了當地的郡守褚貢,屯駐宛城百餘日,到了後任太守秦頡擊斬張曼成,黃巾軍剩下的部隊又舉趙弘為帥,人眾越來越多,後來直接達到十幾萬人,於是朱儁與當時的荊州刺史徐璆和秦頡合兵,共計一萬八千多人,由朱儁進擊趙弘,從六月打到了八月,始終不能取勝,所以就有人上奏,要召朱儁回京,當時的司空張溫上疏勸阻,他認為當年秦用白起,燕任樂毅,都是曠年持久,才能夠克敵,今日朱儁討伐潁川,已經有了功效,率部南征,計劃已定,臨陣換將,這是兵家所忌的,應該給朱儁時間,這樣朱儁必定能夠成功,於是靈帝依議,而朱儁也不負眾望,揮兵急攻宛城,殺死了趙弘。
可是,這時的黃巾軍部隊又以韓忠為帥,仍然佔據著宛城,朱儁兵少不敵。於是解散城圍,紮下營壘,築造土山,面對城內。鳴鼓吶喊,擺出進攻城西南的態勢,結果引得黃巾軍全都趕赴應敵,結果朱儁卻自率精兵五千,進攻宛城東門,於是將士鼓勇,登城而入,韓忠退守內城,驚懼非常,請求投降。
朱儁手下的司馬張超,以及刺史徐璆、秦頡都想直接接受韓忠的投降,但是朱儁卻不同意,因為朱儁認為出兵有形同而實異的地方,當初在秦末的時候,人民沒有穩定的君主,所以以賞附來勸降,現在海內一統,只有黃巾軍造反,納降黃巾軍不能使人向善,而討伐黃巾軍足以懲惡,殺雞儆猴,所以現在如果接受黃巾軍的投降,那就滋長普通民眾造反的意念,給了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有利就進戰,不利就乞降的想法,這是縱敵長寇的策略,不是良計。
所以,朱儁在說完之後,便下令急攻,但是一連數日,都未能攻克,於是朱儁便登上土山,瞭望黃巾營壘,然後對張超說道:“我知道了!賊人的外圍堅固,內營逼急,加上如今求降不得,想出也出來不得,所以他們殊死戰鬥。萬人一心,尚且不可當,何況是十萬人!所以現在我們強攻的害處太大了。不如把包圍撤除,集合部隊進城。韓忠看見包圍已經解除了,一定會自己出來,等他們出來,兵心就散了,這才是易於攻破的方法啊。”
於是朱儁下令解圍,而韓忠見朱儁的包圍解開了,果然引軍出戰,於是朱儁乘勢進擊,大破其軍,追擊了黃巾軍十餘里,斬殺黃巾賊上萬人,而韓忠等人只好投降,結果就被秦頡殺死韓忠。讓黃巾軍餘眾不能自安,只得又以孫夏為帥,重新進駐宛城,結果朱儁再次進攻,孫夏敗走,朱儁縱兵擊殺數萬人,黃巾軍真正意義上的走向了滅亡,因此破散流離,不成氣候了。
到了公元185年的春天,朝廷任命朱儁為右車騎將軍,於是朱儁率兵回到了洛陽,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戶,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後來朱儁因為母親奔喪而離職,服畢起家,再任將作大匠,轉任少府、太僕。
黃巾起義之後,各地已經不滿大漢朝廷的農民們紛紛起義,而且都是藉著黃巾起義的名頭,自稱黃巾軍,而且這一時期的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都喜歡給自己取一些外號性質的大名,其中有聲音大聲的就自稱雷公,騎白馬的就自稱張白騎,行動輕便的就說是飛燕,鬍鬚多的就號稱於氐根,大眼的就說大目,如此多的稱號,都是各有原因,人多的聚眾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所以朝廷也開始忙著鎮壓這些農民起義軍。
在這些起義軍之中,以常山人張燕勢力最大,此人輕勇矯捷,軍中都號稱是“飛燕”,而且他善得士卒的愛戴。據眾百萬,佔據黑山,因此朝廷無法討平,直到後來,張飛燕遣使至京師,投降了朝廷,被拜為平難中郎將,領河北諸山谷事。
後來,野心膨脹的張燕漸漸開始率兵侵犯河內郡,進逼京師洛陽,所以朝廷便任命朱儁為河內太守,率領家兵擊退張燕,後來張燕的部眾大多數都被袁紹所討平,而朱儁也從中分了一杯羹,因此之後的朱儁歷任光祿大夫、屯騎校尉、城門校尉、河南尹等職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