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二九章 思維方式,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鑫回到房間時,發現桌子上擺滿了算籌。
算籌是一種中國古代特有的計數法,這種計數法遵循的是一百進位制,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至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在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可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比如祖沖之計算圓周率時,用的便是算籌。
諸葛瞻面前的算籌,便是一套木製算籌,是黃府賬房所用。
劉鑫見諸葛瞻已經沒有擺放算籌,便知道他已經算出了答案。
於是劉鑫笑著說道:“思遠,看來你已經算出來答案了。”
諸葛瞻並沒有算出答案的欣喜,反而有些情緒低落的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是的主公,我已經算出了答案,是4662兩黃金。”
劉鑫呵呵一笑,點頭說道:“答案正確,但是你為何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
諸葛瞻嘆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我原本打算心算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思考了半天也沒有弄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只得選擇使用算籌,結果還是花了快半個時辰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感覺有些丟人,也對不起主公的信任。”
劉鑫點了點頭,諸葛瞻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說明還是一個可造之材。
劉鑫拿過一張白紙與一支筆,笑著說道:“思遠,你相不相信我就用這幅紙筆,半分鐘內計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諸葛瞻眉頭一皺,他可不相信光用紙筆就能計算出如此複雜的題目。
不過劉鑫也沒在意,直接在紙上書寫問題的乘法公式,不過十多秒種,就得出了答案。
諸葛瞻看著紙上的答案,以及看起來似懂非懂的計算過程,有些驚訝,有些不敢相信。
旁邊的秦宓也湊了過來,看著紙上的運算過程與答案,沉思了片刻後,有些疑惑的說道:“主公,你這是用了九九乘法口訣?”
?九九乘法口訣,如今小學生必學的乘法口訣,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
《管子·輕重》終於就有云:“濾戲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
《韓詩外傳》中也有記載,“齊桓公設庭宴燎,待人士不至,有以九九見者。”
不過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終止,它的順序與現代的九九乘法表相反,因為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所以稱九九乘法表。
諸葛瞻這才醒悟過來,徹底看懂了紙張上的運算過程,不由得佩服道:“主公大才,我一直以來覺得九九乘法口訣不過是一個死板的口訣,而主公竟然能夠將九九乘法口訣擴充套件開來,形成一種新的計算方式,在下心服口服。”
劉鑫呵呵一笑,搖頭說道:“這種計算方式名為乘法,專門用於計算數個擁有同等數量然後加起來的總量,是四則運算中的一個分支,是我師傅周公花了多年時間參透的計算方式,只要學會這種計算方式,或者說是思維方式,哪怕是一個黃口小兒,也能夠比一名幾十年的老賬房還算計算的快,計算的精確。”
秦宓與諸葛瞻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劉鑫說的雖然很簡單,但是對於第一次接觸乘法的秦宓二人來說,卻是如同開啟了一面新世界的大門,足夠讓二人摸索半天了。
劉鑫笑了笑,便學著小學老師一般,深入淺出的給秦宓二人介紹了四則運算的概念,以及各自的運算過程。
就像前面說過的,秦宓與諸葛瞻只不過是受到了時代的侷限性,導致思維的侷限性,從而無法用乘法思維來解決問題,只能夠透過算籌進行計算。
但是秦宓與諸葛瞻的智力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一刻鐘,秦宓二人便在劉鑫的指導下,理解了四則運算的精髓,並且輕鬆的解答出劉鑫提出的新問題。
秦宓不禁感嘆道:“這四則運算簡直神奇,算籌在四則運算面前簡直就是米粒之光,怎能與日月爭輝。”
諸葛瞻也苦笑著搖了搖頭,對劉鑫說道:“主公大才,我以前還真是坐井觀天,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算術能力能成為益州第一,現在想想就覺得可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