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良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0章 敵襲夜,美國之大牧場主內,陶良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戴安娜王妃今天出門,便一直有人跟著她,皇室成員身邊保鏢都是特種部隊現役軍人,他們在槍法、格鬥方面或許是一把好手,但畢竟沒有像特工們一樣,受過專業的反偵查訓練,到現在還沒有半點察覺。
中午,在愛爾蘭共和國首都都柏林的那間公寓裡商量完之後,“真的愛爾蘭共和軍”首領米切爾-麥克維特,便帶著十幾位親信,親自偷渡到英國本土,和駐留在英國準備策劃下一次襲擊的共和軍成員會和。
他們一直是英國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被英國軍情五處和六處的特工潛入,是時常發生的事情,跟英國特種部隊交火也是常事。
上次月剛和皇家空降特勤隊發生小規模衝突,能活下來的都是一把好手,在愛爾蘭共和國政府決定和平解決爭端之前,這些人受到過最正統的軍事訓練。
英國看似和平,北愛爾蘭居民卻對恐怖襲擊、爆炸、槍聲等事物習以為常,在英國沒有禁槍之前,情況更加混亂,最近這些年來一定程度上有所緩和,不過由於宗教和歷史原因,北愛爾蘭和本島之間依然有著清晰的隔閡與界限,北愛爾蘭境內也是這樣。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組成,英格蘭與蘇格蘭及威爾士,是透過協議合併,而愛爾蘭則是用武力吞併,後來愛爾蘭獨立時,英國保留了北邊一部分。
組成的方式不同,待遇自然也不相同,所以將來會大度地允許蘇格蘭公投是否獨立,但不允許北愛爾蘭發生同樣的事,它更像是一塊位於家門口的殖民地。
在米切爾-麥克維特這些人眼中,他們是在趕跑侵略自己國家土地的仇人,而英國絕大多數人,則視他們為叛軍、恐怖組織。
所在立場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一樣,半個世紀前華夏的浩劫得不到別國同情,大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相比起“紅色恐怖”,他們更欣賞和維護關係密切的日本,歷史究竟如何並不重要,一切靠拳頭說話。
說來可笑,如今正在中東地區東躲西藏的拉燈,出發點跟他們是類似的,當初世貿大廈一垮,中東等地不知有多少人拍手叫好,可世界大多數地區的人們,只能聽見美國的聲音,就像人們聽不到蘇格蘭人的聲音。
他們錯的是將罪行強加在無辜者身上,並且報復,所以可以諒解做出那些事的出發點,但不值得同情。
米切爾-麥克維特是位存粹的民族狂熱份子,在北愛爾蘭能夠生存那麼多年,足以從中得知當一部分地民眾們,對這些人是種怎麼樣的態度。
上次策劃汽車爆炸襲擊事件,炸彈的安裝地點位於北愛爾蘭新教徒居住的街區。
北愛爾蘭境內的天主教徒,主張獨立或者加入南部愛爾蘭共和國,而新教徒堅決效忠聯合王國,瞭解當中矛盾後就會知道,其實共和軍的攻擊目標很明確……
曾經英國皇室不出聲,他們就瞄準對北愛爾蘭問題態度強硬的那些人,比如當年的英國海軍元帥蒙巴頓。
前段時間,戴安娜王妃也罕見地在這件政治問題上表露立場,批評愛爾蘭共和軍的所作所為,於是這些人盯上了曾經井水不犯河水的英國皇室成員,更準確來說應該只有她。
此時此刻,米切爾-麥克維特接到個電話,從盯梢的手下那邊得知,戴安娜王妃和兩位王子在一起。
這讓他有些苦惱,跟自己有仇的是王妃,和那兩個孩子並沒有關係,於是開口問道:“他們現在去哪,坐在同一輛車裡嗎?”
“……沒有,她和位黃面板的十幾歲孩子,坐在一輛車裡,前往的方向是郊外,我並沒有看見她的那位情人多迪-費伊德。”
“那個人不用管,我接到訊息說,他已經去了希斯羅機場,飛機還沒有起飛,應該是在等……那個女人一起,我們會在路上截住。”
在米切爾-麥克維特眼中,戴安娜王妃已經快死了,下意識不想提起她的名字,只用“那個女人”代替,或許是出於愧疚感,暗殺女人畢竟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又說了幾句結束通話電話,他此時正坐在一輛禁止不動的汽車裡,衝鋒槍就擺在旁邊座椅上,幾米外的道路,是通往希斯羅機場的唯一一條路,只要她想過來,肯定會透過這裡。
心想裡閃過黃種人少年這個資訊,覺得應該是兩位王子的朋友之類,有點不忍心、但惻隱之心只出現一瞬間,便被狂熱的念頭掩蓋住,喃喃自語說著:“有仇的都要死,這樣那些雜種們,就會怕了吧.....”
假如韓宣是英國人,他會想辦法買通上議院和下議院的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