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回 小試身手,大唐江湖道,萊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始運功,然後順著靜脈把這股氣逼到你的手掌之間。”
司馬無悔用左手調控自己的呼吸,然後作勢微微下蹲,開始運功,然後手掌稍稍有點傾斜,把熱氣都凝聚到手掌之間,然後推出。
“嗦……”
隨著滿目的蒸汽,李封晨竟被震飛了,足有二丈之遠!
先修氣,再修身,氣身合一,再修形,練兵刃,氣由形生,兵刃隨身。
這是一句很古老的武功修煉的法門,至於到底是誰說的,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各門各派基本修煉的方式大都雷同,無外乎是重氣還是重形,又或者是氣形雙修。
所謂的氣便是內功,身就是身體,指臂力和身法,形說的是拳法和腿法,兵刃通常說的是刀或者劍,當然也有一些門派會用別的,另外每一種兵刃分類也很多,比如劍中也分長劍,軟劍,短劍,當然也有李封晨這樣的雙劍,
一般而言孩子從四五歲開始修煉內功,如果有家中長輩純正內力的注入,兩三年就可以小成,接著開始修身,十歲之後開始學習基本的拳法和腿法,如果天分好的話,十四五歲就可以修習兵刃。
但是現在看司馬無悔,從小完成了修氣修身,而且內力,臂力和身法都極好,卻沒有修形練兵刃,多少說不過去。
“不知道這幾天讓你學上幾招是否有用?”
楊飛有些許的懷疑,就算是頂級的武學奇才,要學完一套招式少說也要一兩年時間,而要像李封晨這樣達到極境,非五年以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現在只能讓他學一點是一點的,此時我要守衛在王刺史身旁,司馬弟兄就靠你,楊兄。”
楊飛嘆了一口氣,雖然自己走南闖北也有些年了,自認也算是見識廣博了吧,可是司馬無悔這檔子的事,誰能料想到,再說了,自己只是個江湖師爺,又不是名門大師,怎麼可能在短短一週的時間內就調教出一個高手來。
楊飛走過中院,看到司馬無悔正在和府裡的幾個侍衛舞刀,看樣子倒是一板一眼,實際上卻不得要領。這府衙的侍衛中,除了趙別駕以前在武林中有些名堂,其他的人都是來討口飯吃的,碰到平民百姓自然能夠挺直了腰板,可要是遇到武林高手,只怕是逃都來不及了。到時候一樓十一血影攻過來,如何是好?總不能讓參將帶著兵馬來守衛刺史府吧,這太原城裡也沒有地方駐紮兵力。
但是在現在這些人之中,也只有楊飛真正地知道血手門的可怕,一門六樓,每次出動必要得手,可謂血手一出,無人生還。當然越是神秘的組織,就越是容易讓人有更多的猜疑。比如說有人猜想血手門的門主就是跨省鉅富錢三萬,也有人猜是現今的某個皇子,還有人說是南宮銘。各樣的猜測層出不窮,更是讓這個組織有了一絲神秘的面紗。
“劍者,心之刃也。一步一削,三步一刺,步無凝滯,劍無不動,步隨心動,劍隨意動。”
楊飛在一旁長篇大論了一番,倒是弄得司馬無悔和周遭的侍衛不知道該怎麼回話了。
“在兵器中,劍法配合步法,以輕巧為主,招式連續多變,無論是單手劍,雙手劍,長劍,短劍,單劍,雙劍,大多都是這個道理。”
楊飛繞著一行人,在他們的周圍繞著彎,指點著司馬無悔。
“司馬賢弟身法一流,用劍的話步伐不是問題,只是要在一週之內練熟一套劍法,實在是不太可能,比如我常使的斷腸劍法,共有二十六式,每式各有五到十招不等,招招不同,如果再要配上獨門的步法,就更加複雜了。所以相比較起來,刀法更加適合司馬賢弟呢!”
“只是這一些舞起來都不怎麼順手,感覺也不長也不短,又沒什麼勁……”
“那是自然,司馬賢弟天生臂力驚人,這一般侍衛所用的刀叫橫刀,刀身直重量輕,與其說是刀,不如說像劍,你自然是用不慣的。讓我來想想……以前有漢朝的環首刀,只是和這橫刀大小相差不大,如果是現今的話,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現在橫刀是用不慣了,障刀更短肯定也不行,儀刀刀身偏輕,要不試試看陌刀吧!”
“陌刀?”
“對,陌刀。當年陌刀興起是為了對抗北方胡人的鐵馬,你想一個普通的步兵靠著陌刀可以和鐵馬抗衡,可想而知這陌刀的威力,只是不知道刺史府上有沒有陌刀?”
幾個侍衛互相看了看,卻沒有一個吱聲。
“好像在兵器庫裡面有一把,只是那刀太沉了,弟兄們都提不起來,所以從來沒人用使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