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狂響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逐漸繁忙,大寧國師,午夜狂響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策在小劇場教了周琮一些滑稽的表演方式後,便到了劇場後方找了木工師傅,與他來到藝苑門口,指著一排牆壁道:“這面牆壁每隔半丈,做一塊如告示牌的木板,嵌在牆壁上,必須要刨光滑,在塗上上等白色漆料。”
木工師傅聞言,想了一會兒道:“沒問題,明天就可以開始做,不過董公子,您做這些有何用途啊?”
“一種宣傳吧。”董策說完,想了一下,便指著右手邊稍短的牆壁又道:“這邊也做一塊,不過這塊要大,能做多大要多大!”
“啊!”木工師傅愣了愣,隨後皺眉道:“可在左右兩邊各打下木樁,隨後將木板塞如中間縫隙,如此我們能做至少三丈高,再高容易被風颳到,而這牆壁長不過五丈而已,要不,做三高四寬?”
董策點頭道:“沒問題,不過木板就無需刨了,但木樁的話一定要剝皮上漆料,紅色即可,再在上面做一排頂簷,隨後在簷下左右打一個孔洞,方便日後吊上兩排紅燈籠。”
“呵呵!”木工師傅聞言一笑,道:“董公子的奇思妙想真是獨特啊,不過如果風吹雨斜,依然能打溼木板的啊!”
“關於這點,可以做一塊幕布,下雨時放下來擋雨即可,關於頂簷的樣式,最好如那些小攤位一樣,全用青瓦,但記住,一定要穩固,別到時候被風颳下來,碎一兩塊倒沒什麼,但砸到人可就不妙了!”
“放心吧董公子,我們的手藝你也是見過的,只要前後牢固,尖頂一壓,漿水一灌,定能扣得死死的!”
“那好,我便去繪製兩張圖紙,預防出錯。”董策說完,便先回小劇場繪製圖紙了。
等他忙活完這些,日頭已經偏西了,想了一下,董策還是決定帶上孟峰,讓柳福駕著馬車,一同前往御瓷坊。
金陵御瓷坊乃是當地士族秦家的產業,董家以前跟秦家來往密切,但老爺子死後便很少來往了,最重要的還是秦家十分低調,別說董元昌了,連董巖濤曾經想仗著老爺子的面子,去巴結秦家也碰了一鼻子灰。
當來到御瓷坊,董策在坊外的鋪子裡與掌櫃說明來意後,掌櫃便客氣的安排人去坊裡叫出劉宛。
當劉宛一見董策,頓時明白其來意,故此他直接笑道:“呵呵,董公子你可好些天沒來了,走,咱們到對面酒肆喝一杯!”
“請!”董策沒有多餘的話,兩人寒暄完便徑直來到對門酒肆,要了間小廂房便隨意的點了酒菜。
這時,董策才跟劉宛介紹道:“這位是我們藝苑的東家之一,四寶珍坊少東家孟峰!”
“哦,原來是孟公子,久仰久仰!”劉宛拱手笑道。
孟峰沒想到劉宛不過三十出頭而已,不僅心裡一陣驚訝,但面上還是客氣道:“久聞劉師傅盛名,一手陶瓷制藝巧奪天工,燒得出神入化啊!”
“哪裡哪裡,孟公子客氣啦!”劉宛臉色一紅,尷尬的摸了摸短鬚,才看向董策繼續道:“董公子這次前來,應該是為那件事吧!”
“沒錯,不知劉師傅可否願意?”董策問道。
劉宛閉上眼睛考慮了良久,最後卻扯開話題道:“自半年前,董公子讓我燒那套茶具開始,劉某突然感覺在御瓷坊待著真是枯燥而乏味,別說普通人,即便是達官貴人來購買陶瓷時,十有八九都是挑選與今年貢品同等的陶瓷,很少有能像董公子這般挑剔的,並還有這獨特的思路與眼觀,為了你那一套茶具,劉某可是花費了整整四個月時間啊!但最終,你都還無法滿意吧!”
董策聞言苦笑道:“的確,劉師傅的做工已經是無可挑剔了,但是配料與燒製的時機,似乎除了點紕漏啊!”
“嗯!”劉宛對董策一眼識破,也不感意外,笑道:“說來慚愧,因為我無法獨享一窯,只能與其它師傅一起燒製,而他們燒的乃是大件,而這些茶具都是精小獨特,故此燒製火候拿捏不準,至於瓷泥,唉,不提也罷!”
董策其實也能明白,瓷器所用的泥土最好的自然是高嶺土,劉宛因為除了幫他燒茶具,還需要完成每月份額,根本沒時間親自去取上等瓷泥。
“那劉師傅可考慮清楚了?如果我們聯手,你負責研製與傳藝,我們負責你所需的錢財,他日販賣後,我六你四!”董策很直接的開價道。
劉宛一聽便笑了,搖搖頭道:“不是劉某在乎這點錢財,實在是劉某自認為,還不到收弟子的時候!而且劉某一心放在陶瓷上,不想招惹太多瑣事啊!”
孟峰這時候突然插嘴道:“劉師傅,如今江南情形你也瞭解吧,而我們之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