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5章 荷魯斯之眼,漢闕,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語那麼流利。
他向吳在漢致以歉意:“近來紅海附近有海盜劫掠,港口附近又有奴隸暴亂,法老與女王派我帶著士兵來港口迎接,並帶漢使穿過沙漠,去亞歷山大里亞。”
褚少孫站得遠,只見吳在漢與狄奧多圖斯相談甚歡,但他回過頭,卻看到微笑著站在船頭的陳湯校尉背後,是全副武裝計程車卒,讓他感覺情況不像看上去那麼妙。
隨著更多商船陸續靠岸,狄奧多圖斯和吳在漢也約好了,狄奧多圖斯表示,這次漢家船舶運來的絲綢等奢侈品,托勒密王室要統統買下。貼上封條,經由駝隊運輸到埃及古都孟菲斯城,再由船隊沿著尼羅河航行十來天,運送至三角洲西面的托勒密國都城亞歷山大港,而漢使可以與他一同前往。
來自大漢的水手們則住在港口附近的營地裡,他們得到夏天季風轉標方向才能回了。
一切如常,但等吳在漢與狄奧多圖斯擊掌說好,回到船上時,卻變了臉色。
“此事有詐!”
……
天已經黑了,托勒密埃及商船上的希臘人、埃及人相繼登岸回家,而樂浪號、遼東號與十艘漢商的船舶則依舊停在港口,狄奧多圖斯派人給漢使和船員們送來食物,說好明日就將絲綢等物卸下。
燭光搖墜的樂浪號上,陳湯卻和吳在漢等幾人低聲密談著什麼。
“這托勒密埃及國與大漢、大秦一樣,也有三公。”
吳在漢是按照漢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外國制度的,他認為托勒密十三世的顧命大臣、修辭學皇家導師狄奧多圖斯是“埃及太傅”。
而托勒密十三世極其信任的宦官波提紐斯,則被認為是“中書令”。
還有一位掌控埃及軍隊的阿基拉斯,則被理解成“太尉”。
這便是托勒密埃及的三位大臣,還有一人,吳在漢有一面之緣。乃大秦國人士,名叫“塞普提米烏斯”,綽號“胡狼”,他是大秦國龐培將軍留在埃及的親信,帶著兩千僱傭兵,替大秦國監督法老還債。
吳在漢說道:“狄奧多圖斯雖貴為三公,代法老來迎吾等,倒也合情合理。但我先時在托勒密國都城時,發現法老與女王並不和睦。吾等專為答覆女王而來,為何卻是法老親信狄老太傅來迎,且從戰船到士卒,皆如臨大敵,這不合常理啊,女王親信又何在?”
他告訴了陳湯,埃及女王和托勒密十三世雖名夫妻共治,實際上卻各有一套班底。埃及女王也有兩位親信,其一名曰阿波羅多洛斯,最為忠誠,吳在漢上次在埃及,迎送皆是此人代勞。
還有一個叫“艾雅”的女護衛隊長,是希臘和埃及混血,貼身保護女王,寸步不離身邊。
女王甚至在接見吳在漢時,用她才學了一點的漢話嘆息,隱有憂色。又聽說女王是先於法老登基的,如今三公卻都圍攏在法老身邊,試圖架空她。
陳湯瞭然:“吳大夫是說,女王或已為人所害?”
吳在漢道:“這可說不準,禮記有云,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這道理大漢天子與驃騎將軍自然明白,但托勒密國不修禮樂,又**無法,故常有父女夫妻為爭權而奪位廝殺之事。”
“現今法老與女王之父號‘吹笛者’,就曾被上一任女王驅逐,逃亡大秦國數年,方才借了秦兵復辟,類似之事,或許又會重演。”
他們必須儘快搞清楚,若跟著狄奧多圖斯穿過沙漠去了埃及腹地,可就徹底進了別人地盤,難以抽身了。
樂浪號船長有了主意:“派船上的埃及商賈、大夏希臘譯者,去岸上收買一二人問問,不就一清二楚了麼?”
托勒密埃及的錢幣有金銀銅三種,都叫德拉馬克,船上也有不少,直接拿絲綢去找人也行,此物在埃及價比黃金,就不信他們不動心。
陳湯卻搖頭道:“這港口處於托勒密國邊陲,往來不便,訊息閉塞。就算都城出了事,千里迢迢,也一時半會傳不到來。從普通人處非但打聽不到,反而會打草驚蛇,讓那狄太傅驚覺,反而不美。”
“倒不如……”這時候,遼東號的船長卻笑了起來。
他拍著腰間的環首刀:“既然用金銀銅都不好收買,那就用鐵傢伙撬開彼輩的嘴,別人是不知緣由,那狄太傅,總知道些罷?”
吳在漢還有些猶豫:“還是不妥,萬一是我料錯了,萬一此間另有隱情,豈不是引兩邦生釁?”
幾人商議時,陳湯卻站起身來,對著船艙外喝道:誰?”
“校尉,是褚先生非要來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