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5章 我把你當兄弟,漢闕,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司馬張安世看著下朝時被人神不知鬼不覺,塞到自己馬車中的東西,陷入了沉思。
粗糙皂色布袋封裝,裡面是長一尺二寸的簡牘,這不是一般的投書,而是張安世再熟悉不過的“封事奏疏“。
作為名義上的中朝第一人,大司馬車騎將軍張安世是有實權的,與奉車都尉霍山共尚書事。
這是有先例的,昭帝初立,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只是後來霍光將政敵一一干掉,權力集中到一人手中。一般來說,吏民奏疏分正副兩份,霍光時,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眼下,則是張安世與霍山共觀副封,二人合議,決定這是大事還是小事,是否要上報給天子決策。
所以不管誰上疏,都逃不過霍家人的眼睛。
除非是不合程式的私投。
張安世素來謹慎,沒敢開啟,直到回了家,屏退所有人後,才躲在密室裡緩緩舒展,裡面的內容差點將他嚇死。
卻是御史中丞魏相將霍氏比喻成魯之季孫,欲危亂國家。
什麼“自後元以來,祿去王室,政由冢宰”,然後還彈劾了霍夫人和諸子女的僭越行為,認為應該稍奪其權。
這魏相不要命了?
不過仔細想想,已經兩次進入廷尉詔獄的魏相,確實是個硬骨頭,什麼都敢說,確實是不怕再進第三回,這次或許便是他不願為霍氏察覺,故想透過張安世,密奏上疏。
“不對!”
但張安世一皺眉,覺得事情有些蹊蹺。
魏相做御史中丞,是由丞相丙吉所舉薦,丞相也有上疏之權,為何就不借丙吉之力呢?
退一萬步說,即便魏相覺得丙吉也是霍氏故吏,不信任這位新丞相,但聽說魏相在牢獄中時,與梁丘賀為友,又一同出獄為官。已是博士的梁丘賀近來頗受天子信賴,加給事中之銜,常被召入省中,天子與其問對《易》,探討枯燥的學術問題。
若是魏相要上疏,透過樑丘賀進密奏,無疑是最方便的。
可現在,這份根本不必經張安世手就能抵達皇帝面前的密奏,卻偏偏擺在他面前。
張安世想到了一個可能性。
“或許這是故意投至老夫車上,想要試探我的態度。”
會是霍家人故意為之麼?但張安世旋即就樂了,自己的親家們,哪會這麼聰慧。
那便只剩下一個可能:天子自為之!
皇帝劉詢或已看過此奏疏,卻故意讓人再投至張安世手中——也許就是自家兒子張彭祖投的,只可惜張安世找不到他影子。
天子此舉,就是想看看張安世會如何選擇。
偷偷告知霍氏、將這奏疏匿下,還是將其送入未央省中!
此策絕妙的是,即便張安世向霍氏告密,霍氏也只會盯著魏相報復,讓此人倒黴。
匿下亦無意義,只會讓天子記恨,將張氏與霍氏劃到同一陣營。
“還是到這一天了。”
張安世不由回想起,當初大將軍逼迫他在上官桀、桑弘羊和霍氏之間站隊時,用的是類似的手段啊——將杜延年舉咎二人與燕王謀反的信,送給張安世過目,笑著問他
“子孺以為這是真,是假?”
回憶過往,張安世打了個寒顫,他知道,決定張氏未來十年興亡的時刻,又到了。他想起自己得到“大司馬”之銜後,誠惶誠恐多次拜辭,皇帝卻不允許,不但連兒子張彭祖等也加官進爵,還直誇他為“今之灌將軍”是什麼意思了。
“如此手段。”
張安世只感慨道:“陛下不愧是大將軍之婿,也是他的好‘弟子’啊!”
……
當次日,那份魏相對霍氏開炮的奏疏兜兜轉轉,再度回到劉詢手中時,張安世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瞭了。
張安世猜的沒錯,魏相確實是透過樑丘賀上疏,而劉詢又故意讓這奏疏在外面流轉了一圈。
沒有人樂意整日處於權臣的操持之下,劉詢對霍氏已經極盡恩寵,又是給大將軍崇厚的身後名,又是讓才能平平的霍氏子侄女婿列於高位。
他們只需要聽明白暗示,交出手裡的兵權,便能保持現狀的富貴,甚至與國同休——劉詢對霍光的怨,已經遠沒有對他的感激多了,若是霍皇后能生產男嗣,就算日後不為太子,起碼也是一位無憂無慮的諸侯王。
但霍家人不知是貪戀權勢還是太愚蠢不明白,天子的恩賜他們照單全收,自己卻一點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