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 國家養豬百年,漢闕,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弘提到的東甌、冶縣,眼下並非什麼原始森林無人區,而是已開發了數百年的地域。越王勾踐時,范蠡已南下建了東甌城,作為越國大後方。
戰國時越為楚國滅,越君們攜遺民南下,建立了東甌國和閩越國。楚漢之際,兩越還作為長沙王吳芮的小弟,參加了反秦和反項聯軍,被劉邦封為外諸侯。
吳楚七國之亂時,吳王劉濞南逃為東甌王所殺,其太子則竄入閩越,慫恿閩越王攻打東甌。孝武建元三年(前138年),漢軍走海路解了東甌之困,東甌王請求內遷。
到了元鼎年間,漢軍分四路攻滅閩越,孝武認為東越地狹多阻,閩越人強悍,數次反覆,於是也將其內遷,處於江淮之間。
後世浙南、福建數千裡地便空虛了下來,只保留一個東甌鄉,一個冶縣,隸屬於會稽郡。縣中居民多為越人,只有少許漢人官吏和駐軍,那些沒被遷徙,散居山間的越人,則根本沒有列為大漢編戶。
任弘以為,在空下來三十餘年後,開發東甌、閩越的時機已到,且先效仿周代分封一兩個諸侯王過去,讓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此言一出,御史大夫田廣明卻提出反對:
“西安侯謬矣,東甌閩越乃是邊地,不宜封諸侯。”
田廣明說的沒錯,諸侯王與列侯不封於邊地,這是孝景吳楚七國之亂後,已執行了整整八十年的國策。
漢初時劉邦掃滅項羽,開始大封諸侯,多置於邊境,諸如長沙王吳芮,燕王盧綰,韓王信封於代與太原,一心希望強悍的諸侯王們能幫忙守衛邊疆。
結果除了吳芮,謀反的謀反,叛逃的叛逃,還得劉邦自己去收拾。
劉邦覺得這是異姓不同心的緣故,封同姓諸侯時,依然讓他們廣彊庶孽,以鎮撫四海,外接於胡、越。
結果要麼如代王劉喜,在匈奴開啟時帶頭棄國逃跑,要麼如淮南王劉長、吳王劉濞,竟與閩越勾結,亂漢家天下。
朝廷痛定思痛,開始整治削地,是以燕、代無北邊郡,吳、淮南、長沙無南邊郡。從孝武開始,分封諸侯王和列侯,一般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不能在滎陽、太行山以西,二是不能位於邊郡。
這是大漢國策,和劉姓不封王的白馬之盟一樣,輕易不會更改。
所以想要一腳邁三步,將諸侯封到交趾、雲南甚至是三韓倭島大東北去開闢廣闊天地,起碼劉病已親政前,是想都別想了。
任弘卻笑道:“御史大夫此言有理,諸侯王不可使之近邊,但這東甌、冶縣之地,並不與邊塞相接啊!”
田廣明張口欲駁,然後便愣住了。
確實啊,田廣明卻是掉進了慣有思維的陷阱,雖然在中原漢人眼裡,東甌閩越是百越蠻荒之地,可它確實不挨著邊境!
任弘振振有詞:“東越南接南海郡,西臨豫章郡,北則會稽諸縣,何來邊郡之說?”
東面的大海也算邊境的話,孝武時的齊國等就不該封,而會稽郡還設定過無錫侯、句容侯等,可證滅閩越南越後,會稽便不再視為邊郡。
時移世易,大漢擴張太快,曾經的邊疆已成內郡,讓田廣明出了小丑。田延年倒是剛開始就反應過來,故初時緘口不言,只稍後提起東甌閩越交通不便的困難。
任弘卻不覺得這是問題:“大鴻臚,孝武時東甌、閩越十數萬人內遷尚且不算難,為何封一個諸侯王,使其帶著宮室奴僕數千人過去就難了?“
確實能自圓其說,倒是沒有激起太大反對,但也無人附和贊同,至於大將軍霍光……
他對此事根本不關心!
反正封王遷國的錢由皇帝的小金庫少府出,而東甌、閩越如今僅有一縣之地,得之無喜,棄之不惜。霍光最後拍板,只作為提議之一,上呈天子定奪。這種與宗室有關的小事,霍大將軍偶爾也放手讓皇帝來做決定。
田延年倒是心中猜測:“任弘或是看出,此番一次廢除四位諸侯,或殺或放,必使天下劉姓震恐,故想要讓皇帝保留清河國祚,正所謂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主意打得不錯,但他卻忘了,諸侯王子侯們養尊處優,遷於東甌閩越,對彼輩而言,形同流放,恐怕非但沒有感激,反招致怨恨。”
於是大鴻臚竟不極力阻止,反而樂見其成。
他以為自己看到了第一層,殊不知任弘卻琢磨到了第五層去……
在任弘看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移民拓殖是得考慮到路程和成本的,所以得由近及遠,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