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大城北京,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痕跡,但同樣是匆匆過客,與別人並無二致。城市永在,而他們的人生歲月轉瞬即逝。可見任何城市都要比一時主宰它的人偉大。
有三個重要因素,結合起來便賦予了北京獨有的個性:自然、藝術,以及人們的生活。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人類藝術體現於裝飾北京的那些塔樓、宮殿;人們的生活方式、貧富狀況、風俗習慣和節慶活動決定了城市生活是舒適、閒逸、富有朝氣,還是充滿了斤斤計較的,賺錢狂似的商販們的喧囂與粗俗。幸運的是北京的自然環境、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協調地結合在一起。北京的魅力不僅體現於金碧輝煌的皇朝宮殿,還體現於寧靜得有時令人難以置信的鄉村田園景象。就是從這樣的城市中,人們既為它的藝術格調,建築風格和節日風采而興奮不已,同時也會享受到一種寧靜的鄉村生活。
我們將在此書中依次討論以上三方面因素。北京的建築為數眾多,本書將用很大篇幅來作介紹,介紹其中的宮殿、寺廟和皇帝陵墓。可以說並不是埃菲爾鐵塔代表了巴黎,而是蒙瑪特區的咖啡館生活和聖日耳曼林蔭大道賦予巴黎以特殊的情調。北京同樣如此,那些宮殿的確可以吸引遊客,而北京的真正魅力卻在於普通百姓,在於街頭巷尾的生活。人們永遠也不會理解究竟是什麼使北京的窮苦百姓如此樂天而自信,原來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
對北京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氣候。冬季,天藍得讓人無法置信,陽光燦爛,卻又幹燥寒冷;夏季,雨水充足,涼爽。其次是鱗次櫛比,蔚然壯觀的建築群。再其次就是在傳統習俗影響下的北京人所獨具的幽默感,耐性和彬彬有禮。天空澄澈,令人心曠神怡。殿閣錯落,飛櫓宇脊縱橫。黃包車伕們滔滔不絕地說著笑話,幸災樂禍地拿人開心。寬厚作為北京的品格,溶於其建築風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人們生活簡樸,無奢求,易滿足——大約在幾百年前就是如此。這種樸素的品質源於北方
圖2北京平面圖
A。德勝門a。動物園
B。安定門b。五塔寺
C。東直門C。大鐘寺
D。齊化門d。黃寺
E。東便門e。雍和宮(喇嘛寺)
第一篇 老北京的精神(2)
F。哈德門f。煤山
G。前門g。什剎海
H。順治門(宜武門)h。地壇
I。西便門i。日壇
J。平則門j。月壇
K。西直門k。白塔寺
L。廣寧門m。羅馬天主教堂(北堂)
M。南西門(右安門)n。清真寺
N。永定門p。大清門(1912年改中華門)
O。江擦門(左安門)q。貢院
P。正陽門r。觀象臺
1。內城s。金魚池
2。皇城t。先農壇
3。紫禁城u。天壇
4。外城v。天寧寺
5。城牆
人快樂的天性和粗獷的品格,快樂的天性又源於對生命所持的根本且較現實的認識,即生命是美好而又短暫的,人們應盡情享受它。現代商業活動的喧囂吵嚷在北京卻少為人知。在這種簡樸的生活與樸素的思想的薰陶下,人們給精神以自由,創造出了偉大的藝術。
城市的自然特徵主要取決於它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還有起著色作用的太陽光,起反射作用的天空以及我們周圍的大氣層。北京的氣候似乎打定了主意要一成不變,通常它總是陽光明媚。冬季乾燥,夏季溼潤。雷雨在七、八月份來臨,要到十月初方可停歇;只是春天的雷雨來得較遲。天氣變化界線分明。雨一下起來,就相當急驟,天晴起來,又是萬里無雲。在北京,人們體會不到那熟悉的四月小雨的滋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這著名詩句所云。)一夜小雨過後,乾燥的氣候會使潮溼的地面很快地蒸乾,樹木又開始煥發精神,耀眼的綠裝在清新的空氣中更顯明亮。玉泉山上的白塔在清朗的空氣中清晰可見,似乎離我們更近了。
在北京,人們既得享碧藍的天空,又不得不吸食塵土。俗話說;無風三寸土,雨天滿地泥。北京的確如此,但這主要說的是人行道。寬闊的哈德門車馬大街,寬達十五英尺左右,延伸在中央大道兩旁。柏油馬路沒有塵土,在風天騎車經過總理衙門前鋪好的柏油路時,你會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好處。此外,北京洛克菲勒醫院的研究結果證明,由於北京有強烈的日光照射,塵土中細菌的百分比大大降低。太陽光將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