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緹縈,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這一番回答,宋邑聽在耳中,才知道自己問得多餘。宋建說“幫不上忙”其實幫的忙還真不小。

因此,為了表達敬意,宋邑也離席自宋建開始,行了一巡酒。

正事算是談完了,大家都還要聽聽京城的新聞。宋建本來健談,在長安半年的勾留,見聞亦復不少,隨便扯上一個話題,就滔滔不絕了。但不管是豪門秘辛,或者里巷瑣聞,談來談去,總是歸結到頌揚聖德。有些是煌煌詔令,頒行天下,無不知道的,譬如大赦,減稅之類;有些卻是皇帝的“家務”,只有天子腳下的人,才能略得傳聞,譬如惠帝后宮,曾經為呂太后孃家子弟所穢亂的許多美人,當今皇帝都把他們放出宮來,叫親屬領了回去另行婚嫁。

“這也是去年的事。”宋建不勝讚歎地,“光是去年一年,皇帝的許多德政,就叫人終生感戴不盡。”

“是啊!”宋邑接著他的話說,“去年取消‘關傳’,普天下自由往來,真是亙古未有的盛事。兩度往來陽虛,說走就走,痛快極了。倘照從前,出境過關,先要領‘關傳’,手繼繁瑣,一兩個月不得到手。若有什麼急要之事,就給耽誤完了。”

“皇帝務便民,只是官吏奉詔不謹,有些是翫忽功令,有些是私心自用。此為國之大患!”

對於黃長卿的感慨,宋邑完全同意,他的心最熱,想法比較單純,所以不解地問道:“這些奉詔不謹的情形,難道皇帝就不知道嗎?”

“英明天子,怎會不知道?”於是黃長卿朗朗念著去年所頒的一通詔書:“‘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奉吾詔不勤,面勸民不明也。’”

“既如此,官吏又何敢疏忽?”

“或者是皇帝仁慈,總希望官吏自己醒悟,不肯輕加刑誅的緣故。”

舉座都以宋建見解為然,反倒是他本人,又有異議。他說他在長安,曾與許多學者往來,對於治國安天下的道理,頗有不同的看法。如今的潮流是好黃老之術,主張無為而治,以免擾民,安處深宮的竇皇后,就是堅信這個主張的。但也有些學者,認為開國之初,正在大亂之後,而且人民苦於秦法繁苛,所以留侯張良、曲逆侯陳場他們提倡黃老之術,清淨無為,與民休息,自然不錯。只是數十年下來,天下太平,就應該更有一番積極的作為,而根本上的作法,是要讀詩書,興禮樂,復興先王之道,就像賈誼《陳政事疏》中所說的那樣。

“唉!”黃長卿突然把宋建正講得起勁的話頭攔住了:“這已死的賈生,不提也罷!”

宋邑不明白黃長卿對名重一時的賈生,何以這樣提起名字都討厭?唐安卻是瞭解的。二十幾歲便為皇帝徵聘為博士,因為年經太輕,被稱為“賈生”的洛陽賈誼,曾向皇帝進言,力主裁抑藩國的勢力,特別是對像齊國這種有七十餘城的大藩,更要削其封地。他的辦法是推恩分封諸王子。總有一天齊國會化整為零,由大變小。所以身為齊國貴戚的黃長卿,對於賈誼會這樣深惡痛絕。

宋建雖也是齊王的內親,但為人十分豁達,所以他的想法與黃長卿不一樣。這時只覺得被人打斷了興致,臉上訕訕地有些不對勁。唐安見機,便即大聲說道:“講黃老之術也好,興先王之道也好,總之,皇帝一再下詔,獎勵孝梯,特重農桑,這是人生的大本,奉詔力行,決無差錯。”

虧得他這樣一調停,席間的氣氛,才又恢復融洽熱鬧。酒到半酣,宋建拔劍起舞。然後黃長卿也喚出幾名濃妝豔抹的家妓,以更番的清歌妙舞,勸客進酒,直到薄暮方罷,除卻量大如海的宋建以外,都已頗有醉意了。

席散客辭,唐安和宋邑拜辭了主人,又特地向宋建鄭重致謝。已經出門,將要上車,突然聽得宋建在後追了喊道:“兩公留步,兩公留步!”

唐安和宋邑都站住了腳,靜聽他有何話說。

“我想起有個訊息,或者於令師大有關係。”宋建看了看左右,低聲又說:“我在長安,曾聽說皇帝要召陽虛侯入朝。大概就在最近,可下詔令。”

這一說把他們倆的酒都嚇醒了,如果陽虛侯人在長安,而朝廷恰好在這時侯下詔治老師的罪,侯府的官員不明究竟,奉詔行事,那就除非天子特赦,再也無法可救老師了。

唐安比較沉著,定定神問道:“王侯皆是五年一朝,大前年陽虛侯朝覲,家師且是隨侍了去。於今不足三年,怎的又要入朝呢?”

“皇帝事親孝,馭下慈,篤於親誼,陽虛侯是他胞侄,一時想念,召來相見,何足為奇?”

“是,是!”唐安無暇多問,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