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03黃克誠,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過了隴海鐵路,馬上就要進入魯南了,到底要不要停留呢?
從區域性來看,三師在山東停留一段時間,有利於山東根據地的鞏固。但是,從全域性來看,部隊在山東滯留十分不利。自古以來兵貴神速,進軍東北不能坐失良機,應該爭分奪秒,快速前進。如在山東停留,恐怕蔣介石就會搶先一步了。
黃克誠考慮再三,還是應迅速北上。但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命令又不能不服從,怎麼辦?“還是直接請示中央,因為中央最瞭解全域性的情況。”
黃克誠在心裡說。
10月4 日,黃克誠向中央軍委發電:建議部隊到達山東後,不宜停留,稍事休整後應立即北進。
10月6 日,中央軍委覆電指示:“為迅速達到戰略任務,三師部隊在到達山東後,應兼程北進,不能在山東擔負戰鬥任務。”
黃克誠接到軍委指示後,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
他命令部隊在山東臨沂休整兩天,補充給養,然後立即繼續向東北前進,不得有誤。
10月12日,部隊進入山東臨沂地區。接著,部隊經沂蒙山區,過膠濟鐵路,渡黃河,穿津浦鐵路,於11月10日到達冀東三河、玉田一帶。
這時,天空越來越暗。沉悶的雷聲越來越大,似乎要衝出雲的束縛,撕碎雲層,解脫出來。那耀眼的閃電急驟馳過,咯嚓嚓的巨雷隨之轟響,震得人心收緊,大地搖動。
但是,閃電沒能撕碎濃重的烏雲,巨雷在低低的雲層中滾過之後,滂沱大雨鋪天蓋地潑了下來。
接著,秋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秋雨連綿,道路泥濘,部隊又沒有雨具,只得就地休息,等天放睛,這使黃克誠等得心急似焚。雨還沒停,一個訊息傳來,說是國民黨軍湯恩伯部五萬多人,逼近山海關,已同我守衛山海關的山東部隊楊國夫師發生戰鬥。
按原計劃從山海關進入東北顯然不可能了。
黃克誠開啟地圖,對劉震和洪學智等人說道:“我們不能在山海關一帶同敵糾纏,當務之急是迅速出關,進入東北。”劉震、洪學智點頭表示同意。
“我們發電向中央請示!”黃克誠把手揮了一下,說道。於是,黃克誠向中央軍委發電,建議自己率所部由山海關以西繞道經冷口出關進入東北。
中央軍委同意了黃克誠的意見,並命他們迅速向錦州集中。11月11日,黃克誠接東北局電報,命令三師直逼山海關,配合楊國夫師殲滅進攻之敵。
隔了一天,新四軍三師還沒有來得及動作,又接到東北局電令,要黃克誠暫勿向錦州、義縣前進,而改向義院口、駐操營前進,並要黃克誠統一指揮新四軍第三師及山東梁興初師,集結於撫寧地區,待機殲滅正向山海關西北之石門寨及撫寧延伸並構築地堡工事的國民黨軍。
這接連而來的電報,使黃克誠很躊躇。
這時候,新四軍第三師與山東梁興初師全部集結於撫寧地區,還需要六天時間,而且部隊極度疲勞,很難馬上投入戰鬥。中央軍委已命三師迅速向錦州靠攏,必有重要的決策。東北局卻電令不要向錦州前進。到底怎樣行動呢?
11月14日,黃克誠發電報給中央軍委並轉報東北局,說明了情況,請求指示。
當天,黃克誠收到了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發來的電報,命令三師與梁興初師分路平行前進,限24日到達錦州地區。第二天,毛澤東又電示東北局,以錦州為中心地區,為我全力集中作戰之戰略樞紐:彭林:十三日十九時電悉。頑十三軍,五十二軍,已在秦皇島撫寧地區集中。
估計其後續尚有一個軍,王少集中三個軍,然後向山海關綏中之線攻擊前進,目前山海關作戰並非真面目戰鬥。我黃梁②兩部四萬二千,遠道新到,官兵疲勞,地形不熟,目前開至義院口駐操營必無好仗可打,即便殲敵一部,不過戰術勝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勢將陷於彼動。為避免此缺陷,謹慎使用主力,求於將來決戰時,一戰解決問題,應令李運昌、楊國夫兩部堅守山海關、綏中線,節節抗擊,消耗疲憊敵人,而令黃梁兩部從冷口、界嶺口分路隱蔽至錦州、錦西、興城三角地區,處於年哉,體整部隊,恢復疲勞,補充槍彈,熟悉地理民情,創造戰場,演習夜戰。俟敵進至綏中地區或興城地區,業已疲勞消耗至相當程度,我則集中最大兵力,計黃克誠三萬五千,梁興初七千,楊國夫七千,李運昌、沙克,在盤山錦州至山海關一帶者至少兩萬(新部隊可以參戰作為輔助兵力),共約七萬人,於有利的時間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