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03黃克誠,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什麼要濫殺無辜?”黃克誠質問肅反委員會的人,“他們不是什麼‘AB團’,是革命的忠誠戰士,黨的好乾部!”一聽到幾個未來得及上山的同志被捕殺,黃克誠再也坐不住了,他要當面向肅反委員會討個公道。
黃克誠痛心疾首:“你們這是幹了件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黃克誠,你要注意立場!”有人站出來,指名道姓說。
“什麼立場?他們明知自己上了名單,一旦被你們抓到就活不成了,還照樣勇猛殺敵,衝鋒陷陣,有這樣的‘AB團’嗎?”黃克誠據理反駁,義正辭嚴。
肅反委員會的人早就對黃克誠有所不滿了。黃克誠一直對肅反打“AB團‘有意見,態度消極。上次肅反,他所在的團只打掉了百把人。這次,他更是抵制肅反委員會抓人,不但不抓還放任他們指揮紅軍打仗。
因而,肅反委員會的人也不甘示弱,指責黃克誠肅反態度消極。
黃克誠據理力爭,雙方大吵一通。
回到師部,黃克誠暗自悔恨,沒有保護好這些同志,使這些好黨員、好乾部遇害。
他哪裡知道,厄運正向他襲來。
沒幾天,肅反委員會派人來紅三師,將黃克誠抓了起來,進行所謂“審查”。
至於抓捕緣由,他們早就炮製好了:黃克誠這個人有問題,一貫右傾,有“AB團”之嫌疑。
黃克誠被抓的訊息很快被彭德懷知道了。這位正直的紅軍高階將領禁不住拍案而起,他大聲質問肅反委員會:“你們憑什麼抓捕我的師政治委員?!”
肅反委員會的人原本認定黃克誠是“AB團”分子,準備殺掉他的,面對彭德懷的質問,他們又拿不出黃克誠是“AB團”的證據來,於是他們只好向彭德懷解釋:“黃克誠在肅反問題上表現右傾,是個右傾機會主義分子。”
“右傾?”彭德懷嚴肅地說道,“對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可以鬥爭嘛,不應該用捕殺的辦法!”
肅反委員會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於是,他們又將黃克誠釋放了。
不過,師政治委員一職被撤消了,並且黃克誠被勒令不準再帶兵。
政委可以不當,兵也可以不帶,賦閒休息可不行。黃克誠便向彭德懷請求,要麼到連隊去當一名普通士兵去打仗,要麼隨便給分配點工作幹。
彭德懷還是十分賞識黃克誠的。黃克誠那耿直的性格,彭德懷早就有評價——比彭德懷還像彭德懷。他怎麼捨得讓一個師政委,戴著副大眼鏡片子,去當兵打仗?
彭德懷批准了黃克誠的請求,將黃克誠調到了軍團司令部,讓他當了一名秘書,主要督辦前委黨務方面的工作。
對自己先是被抓,然後又很快被放出來,黃克誠並沒有仔細思考內中緣由,畢竟是戰爭年代,哪裡有時間計較個人得失呢。
黃克誠毫不知曉是彭德懷在關鍵時刻救了他。彭德懷一向光明磊落、正直無私,因而也沒有向黃克誠談論此事。
這件不能稱其為秘密的“秘密”,在兩個人之間隱藏了二十餘年。
直到1959年廬山會議,這件事以一種證明他們兩人有“父子關係”的方式被披露出來,黃克誠才知曉此事。不過,那時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對彭德懷救命之恩的感激,而是感到憤怒與受到侮辱。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將他與彭德懷之間純潔的同志關係、革命友誼玷汙了!
調到軍團司令部不久,黃克誠便被派往尋烏調查肅反打“AB團”的情況。
尋烏,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一個較為富庶的邊貿小城。
毛澤東那篇著名的《尋烏調查》就是在這裡完成的。尋烏可以算是老革命根據地了,土地鬥爭開展得較早,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革命熱情也很高,因而群眾基礎好;再加上當地黨組織工作紮實,群眾對紅軍十分愛戴。凡有部隊路過這裡,老百姓不但熱情歡迎,還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紅軍。冬日的尋烏街頭,冷冷清清。
黃克誠帶領一個班的戰士來到尋烏縣城。
隊伍走在街道上,很少見到行人。偶爾有人站在房簷下,但是看見黃克誠他們走來,便唯恐避之不及似的關上了房門,就連擦肩而過的行人也對他們十分冷淡。
原來,蘇區各根據地都搞起了肅反運動,不少優秀的地方幹部被肅掉了。
尋烏也不例外,這裡打“AB團”鬧得人心惶惶,很多人無辜受難,老百姓對此心中有氣,十分不滿,所以就對紅軍採取了這種消極冷淡的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