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委蛇示好一下,到時候有節奏地和平讓出一點地皮,換取袁紹跟他盟好,允諾將來不再侵犯糜竺在其他地區和領域的統治權。

東萊那些破地袁紹想要就要一些吧,留下通商的海港城市黃縣由糜竺控制,袁紹另設郡治,那就最好。反正袁紹也不懂生意,他要的只是農民和田地,允許通商袁紹還能多收商稅呢。

第二手準備嘛,就是糜竺開始把東萊那些便於帶走的實物性財富,儘量能遷移往遼東運就運走。而太史慈和糜芳,他也另外做了安排。

糜芳在最後一次押運船隊之後,會回到遼東沓氏縣。而太史慈則被糜竺勸說跟去劉備建功立業,因為東萊實在沒有用武之地了。

分別之前,糜竺還狠誠懇地親自跟太史慈喝了頓酒,給了一些禮物錢財踐行:

“子義,我知你有大將之才,如今遼東已經安妥,三韓、扶余也未見雄主能威脅遼東。公孫度之患解除後,徐校尉與我也算是徹底坦誠相見、心結盡棄,精誠合作。

玄德公進位漢中王,高舉義旗匡扶漢室。你跟他去,定然可以再立殊勳,前途遠勝於困在東萊一隅之地。

公孫瓚此前與我們不睦,好在上有燕王鎮撫,外有袁紹牽制,公孫瓚不可能有餘力威脅到我們。現在就怕公孫瓚最多也就能支撐兩三年了。袁紹跟我們的盟好又不可信。

公孫瓚滅後,最多再拖五年,袁紹說不定就會圖謀遼東,除非我們年年進貢大筆財物穩住他。希望屆時漢中王能讓天下重新迎來太平吧。”

糜竺話中所稱的燕王,自然是幽州牧劉虞了。劉虞因為路遠,是七月底的時候才收到的冊封詔書,當時王允都已經死了。所以劉虞的辭讓使者還沒走到長安,就知道已經去不了了。劉虞也就在九月份的時候半推半就被擁戴為了燕王,跟劉備當漢中王的時間居然差不多。

只不過劉備是因為五丈原戰敗、為了打董越樊稠找回場子,比受詔時間拖延兩個多月才稱帝,而劉虞是純粹因為路遠拖延。

而袁紹當時甚至還舊事重提,藉故“天子又被涼州軍劫持了”,想再擁立劉虞為皇帝,並假借劉虞的詔書徹底討伐滅掉公孫瓚,但是又被劉虞拒絕了。也不知道劉虞究竟是怎麼想的,可能是跟劉備想法比較近似吧。

可惜劉虞不會打仗也缺乏嫡系死忠武力,袁紹雖然表面上極為擁戴尊敬他,但軍事上完全是自說自話,連攻打青州黃巾軍時都是打出“代替總督青冀幽並兗徐六州諸軍事的燕王平叛黃巾”的旗號。

太史慈對糜竺的回答是:“府君高義,慈銘記於心,如若將來府君需要征戰之將,慈定會設法馳援。不過相信以使君之手段,定然可以不戰而保遼東安泰。若憂袁紹勢大,不如指望分化袁、曹,或者二袁相爭,袁紹未必有暇東顧。”

太史慈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在曹操名義上還是尊奉袁紹的。在袁紹看來,曹操就是他的部將、小老弟。歷史上兩人正式成為不同陣營,還是曹操迎立天子、改元建安之後。

同理,在現在的袁術眼裡,孫堅也是他的部將,孫堅打下來的地盤也都是他的地盤,所以他歷史上幾年後才有信心稱帝。

糜竺不置可否,就這樣讓太史慈從東萊去東海、然後走水路入川,順便護送糜家商隊剛找到的華佗一起入川。

……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陳府君幫我等尋訪元化先生,又一路陸路護送至此,漢中王將來定會感謝府君高義的。廣陵如今也是多事之秋,府君千萬珍重。若有不如意,肯紆尊入蜀,或是去荊州,漢中王定然歡迎之至。”

淮陰港的碼頭上,太史慈一邊吩咐水手解開纜繩,一邊跟送行的廣陵太守陳登拱手道別,還一起喝了三碗酒。

“唉,短短數月,徐州五郡已有三郡半落入曹賊之手。身為廣陵人,不能保境安民,登實在慚愧。只恨故土難離,我想再觀望一二。

若陶恭祖死後,曹操能略復天良、聽人勸阻,至少在東海、廣陵二郡不再發生屠城,我也只能虛與委蛇留下,也算保護一方百姓。若是曹操實在喪心病狂,廣陵也化作丘墟,那我只能西投漢中王,以求匡扶漢室,伸張大義。”

陳登說這番話時,語氣著實痛心疾首。

他二十五歲局孝廉入仕,至今已經五年了,也算三十而立,仕途的前五年,他先是當了兩年東陽縣令,又當了三年典農校尉,算是陶謙的屯田官,分管那些被陶謙收復的青州黃巾軍肆虐地區的開荒重建工作,成績也算斐然。

這項工作跟糜竺多有交集,因為他經常需要和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